第四百零二章 布局(二)(第3/5页)

“哦?竟然此事?”曹操抬头望了一眼蔡瑁,心中倍感意外,一旁的江哲亦是暗暗赞了一句,做得好!

然而,正当蔡瑁暗暗松了口气时,忽然帐口传来一声冷笑。

“你等俱是蔡瑁麾下心腹,谁知道你等是否是故意包庇呢!”

蔡瑁猛然回头,却见祢衡站在那处,冷笑不已,显然是为报当初一箭之仇。

“主公明鉴,大哥对主公极为忠心啊……”

“主公,我等若有一句妄言,天地不容!”

“主公明鉴啊!”

被祢衡那么一说,蔡仲、蔡和与帐内众将急了,纷纷开口辩解。

“哈哈哈!”曹操哈哈一笑,哂笑说道,“俱是我军统兵大将,大呼小叫,成何体统?此事我知了,除德珪以外,你等且退下!”

“这……是!”包括蔡和、蔡和在内,帐内众将犹豫着退下,只留下帐内的曹操、郭嘉、江哲、荀攸、蔡瑁,以及站在帐口处的贾诩、祢衡、司马懿。

望了一眼蔡瑁,曹操摇头一笑,竟是将那封书信就着灯火点燃了,只见那拈着徐徐燃烧的信纸,淡笑说道,“看来,不管是我小看了你,就连那周瑜,也是小看了你啊!”说着,将堪堪烧到手的信纸丢于地上。

暗暗咽了咽唾沫,蔡瑁不明曹操所言话中含义,不敢胡乱应对,抱拳低声说道,“末将忠心,天地可鉴,望主公明察!”

“不必如此拘束,”曹操朗朗一笑,招招手叫蔡瑁入座,随即冷笑说道,“那周瑜欲使离间计,岂料小看了你,有趣!”说着,曹操望了望江哲,略感诧异问道,“守义,你与德珪好似有亲,为何方才不为他辩解?”

只见江哲摇摇头,淡淡说道,“此事显而易见,何必辩解?”

“说的是!”曹操哈哈大笑,见蔡瑁仍有几分忧虑,笑着说道,“放心,摆着你与守义渊源在此,我岂会猜忌与你?哼!不想那周瑜小儿竟用如此浅薄之计,欲坏我军中大将,若是可恨!”

望了望左右,荀攸接口说道,“主公,依在下之见,对于蔡将军,恐怕那周公瑾亦是甚为忌惮,是故设计离间,依在下之见,不妨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曹操抚着胡须似有所得,却见帐内郭嘉嬉笑说道,“公达的意思是,顺了那周瑜心意,砍了蔡将军?”

虽说明知是计,然而蔡瑁仍听得心头一跳,偷偷望了一眼江哲,见他正用眼神安抚自己,心下一叹:若不是与此人有些亲情,恐怕……

确实,历史中蔡瑁便是无曹操信任之人为他求情,才被周瑜设计诛杀,而眼下,就算曹操一时被周瑜蒙蔽,也要顾及江哲,再说,曹操本身又不是无谋之人,几番思索之下,哪里还会看不明白?

“不过,如此简单便中计,恐怕瞒不过周瑜吧?”司马懿插口说了一句,身旁祢衡亦冷笑说道,“倘若周瑜如此无智,岂能做得大都督之位?”

“咳!”贾诩咳嗽一声,皱眉望了望祢衡,接口说道,“以在下之见,不如借口下战书,派一人为使,前去赤壁周瑜营中,我思周瑜必有后招,介时我等假装中计,将蔡都督以通敌罪名斩首示众,得闻此事,周瑜必然大喜用兵,待其疏忽之时,我等……”

“妙计!”郭嘉瞥了一眼满头大汗的蔡瑁,嬉笑说道,“贾长史所言,深合我意,既然周瑜欲用离间计,我等不妨顺水推舟,‘助’他一把!”

除蔡瑁讪笑不已外,帐内众人纷纷称善,正要商议何人为使时,却听祢衡冷然说道,“不若叫我为使!”

“你为使节?”司马懿瞪大眼睛,逮到机会嘲讽说道,“恐怕你去得回不得!”

“哼!”祢衡冷声一声,那面荀攸深思良久,忽然转首对曹操说道,“主公,依在下之见,有一人倒是适合!”

曹操眼眉一挑,凝声问道,“何人?”

“蒋子翼!”

蒋子翼?怎么这么耳熟?江哲略感惊讶地望了望荀攸,却见他侃侃说道,“传闻此人与周瑜有些交情,旧日曾相呼为友,主公不妨借口叫他说服周瑜投降,让他前去赤壁周瑜营寨,我思周瑜必然会……”

曹操微微一想,抚掌说道,“善!就这么办!”

说服周瑜投降?蒋子翼?难道是蒋干?

想到这里,江哲心头苦笑不已。

说起蒋干这人,江哲往日倒也有过一面之缘,此人以辩才闻名,倒也不是不学无术的蠢蛋,反而是极具学问。

传闻此人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

论胆识,此人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操使节时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

然而论其究竟,他倒是也可以说是一个笨蛋,空有一肚子学问,却丝毫没用到点子上,尽为他人干些瞌睡送枕头的蠢事,以至于最终葬送了曹魏八十万兵马。

不过眼下,此人倒是极为合适,这迷糊蛋一去,那周瑜必然大喜!

当夜,在蔡瑁帐内,曹操与众人商议了一番,次日便传令至荆州调来蒋干。

待得了曹操之令,蒋干自然大喜,不明就里之下便带着一童子,驾一叶小舟望赤壁而去,他哪里会知道,就在周瑜开始布局的同时,曹操等人亦开始布局……

※※※

确实,蔡瑁、张允叫周瑜甚为忌惮!

虽说曹操谋士,江哲、郭嘉、荀攸等人,俱是百里无一的深谋之士,可是在水战之上,三人却是不甚了了,就算智谋再高,那又如何?

远近驰名的郭嘉,率十万兵马从东面袭江东,却叫甘宁驱仅仅万余兵马挡在长江之上,不得寸进。

名传天下的江哲,虽掌四十万兵马,亦无法渡江一步。

在周瑜眼中,论威胁,就算江哲与郭嘉再是如何威名赫赫,恐怕眼下还及不上区区蔡瑁、张允。

只要能除了此二人,周瑜便有八成把握,可击溃曹军!

然而,周瑜却是不知,蔡瑁与江哲有亲,就算曹操一时被蒙骗,也会看在江哲面上,留蔡瑁一条性命,至少,曹操会给江哲一个交代。

可惜,周瑜不知……

建安四年九月初,似乎与历史中酷似,蒋干引一童子,驾一叶小舟前往了周瑜营寨,一者是为向周瑜下战书,二来嘛,便是想说降周瑜。

待得闻蒋干前来后,周瑜果然大喜,当即便与众将商议一番,欲借蒋干之口,坐实了蔡瑁通敌嫌疑。

毕竟,仅仅靠着一份含糊不清的书信,周瑜也不信曹操就会中计将蔡瑁诛杀。

果然,蒋干果然中计,揣着一封‘蔡瑁’写于周瑜的书信,趁夜逃离了赤壁军营,回汉阳禀告曹操。

建安四年九月六日,待蒋干将蔡瑁通敌一事禀告曹操,曹操‘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蔡瑁、蔡仲、蔡和并张允一干人等‘斩首示众’,将‘首级’悬于辕门之上,至于水军,曹操便叫于禁、夏侯惇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