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定三镇(第2/6页)

讨平西川

事实上,当时朝臣十分明白李纯召集他们这些人商议的目的,不是不讨伐而是怎样讨伐的问题,所以以宰相杜黄裳为首的朝臣们坚决拥护李纯出兵。

“刘辟不过一介书生,臣建议让有勇有谋的神策军使高崇文出任统帅,取消监军,朝廷一定会打败刘辟。”杜黄裳跪地说道。

对于杜黄裳的见解,李纯深表赞同,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以法度裁制藩镇”就作为李纯解决藩镇问题的一个指导性思想而贯穿于元和年间的始终。

由于得到了杜黄裳等一批大臣的坚决支持,李纯对西川用兵的决心已定。于是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二十三日,李纯正式发布《讨刘辟制》,开始征讨西川。

在征讨西川的军队安排上,李纯除了命令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互为掎角、相互接应外,还听从了杜黄裳建议,派高崇文率领五千人马向西川进军,同时派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领兵两千协同出战。

李纯决定出兵讨伐西川,朝廷中功臣宿将有很多,按资历是轮不到高崇文挂帅的。李纯听从宰相杜黄裳的意见,不拘一格起用他,在朝廷内着实掀起了一阵波澜。

高崇文是幽州人,身在平卢从军,李适在位时跟随神策军偏将韩全义驻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西北),治军颇有声望。贞元五年(789年),在佛堂原与吐蕃的交战中,率领三千人马击败数倍于己的吐蕃大军,贞元十四年(798年)晋升长武军使。

可以说高崇文是一位边将,在他的心中随时做好了为帝国出征的准备,这一次他带着李纯的诏令,目标指向西川。在高崇文看来,这是皇帝陛下给予自己抬升资历的绝好机会。

高崇文受命以后,立即从长武领兵南下,从郿县(今陕西郿县)经斜谷穿过秦岭进入兴元(今陕西汉中),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和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会合。

三路人马兵会兴元,前方即将进入蜀地。摆在高崇文面前的有三条入川之路,最正面一条路为剑阁道,那里有刘辟的重兵把守,剑门关历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采取正面强攻显然不是上策;西面一条路为阴平道,经龙州(今四川平武)、昌明(今四川江油),绕出剑阁关,可以直奔成都。不过,这条道路山高路远险隘不断,当年邓艾偷渡阴平,差点在那里全军覆没,所以这条路高崇文也不加考虑。

那么,剩下的第三条路就是从剑阁关的东南方阆中(今四川阆中)进入蜀中。由这条路入川,既可避开上述两条路的艰难险阻,又可以直达剑南东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可以尽快解除刘辟对东川节度使李康的围困,所以这条路是最佳选择。

高崇文决定从阆中入川,首先解救被困的梓州。可是当他刚刚上路时,就得到了梓州陷落,李康被俘的消息。为此高崇文昼夜马不停蹄从阆中入川,进入剑州境内。同时严砺为了牵制敌军领兵攻打剑州,斩杀了刘辟的剑州刺史文德昭。

高崇文随即以极快的速度南下,在三月即领兵攻打被刘辟占领的梓州。刘辟没有想到官军会这么快进入蜀地,所以虽然占领了梓州,但守备力量十分薄弱,高崇文不费吹灰之力就重新收复了梓州。

高崇文入川首战告捷,这让书生出身的刘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刘辟有意改变策略,主动释放西川节度使李康,并要求洗刷自己的罪过,但谁都明白,造反这项事业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

梓州的收复明显增强了皇帝李纯的信心,因此三月十三日李纯发布《招谕剑南诸道诏》。在诏文中,李纯再次申明这次进兵蜀中,完全是刘辟造成的,朝廷实在是迫不得已。同时斥责了刘辟的反叛行为,并削夺了刘辟的一切官职,号召西川将士要幡然悔悟。为了孤立刘辟,李纯在昭文中宣称凡是参加反叛但立即重新归顺朝廷的,一概既往不咎。

从李纯发布诏书的立意与措辞来看,这个年轻的帝王始终坚信刘辟叛乱很快就能够平定。当然,在以高崇文为核心的征讨西川的将军们看来,皇帝陛下的诏书是总动员令,那就是这一战必须打到底。

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诏令,高崇文立即考虑向刘辟的老巢成都进军,目前唯一的通道是成都东北方一百五十里处的鹿头关(今四川绵竹东)。刘辟在鹿头关屯下重兵扼守两川之要,又在鹿头关的东面万胜堆修筑了八个战栅,分布于关口两侧,形成多方位的掎角之势,高崇文想要攻破这里并不容易。

五月十日,高崇文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后领兵来到鹿头关。十天后官军与西川军在鹿头关开始了第一回合的较量,由于高崇文指挥得当,此役斩杀西川军两万余人。可是就在高崇文准备向鹿头关发起总攻时,老天爷偏偏下起了大雨,由此西川军开始闭关不战,试图消耗官军。

高崇文见正面进攻的愿望落空,鉴于官军远征不能耽误时间太久,所以立即调整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向鹿头关东面西川军控制的战栅“万胜堆”发起进攻。

“万胜堆”在山头之上,西川军居高临下本就占据有利地形,加上西川守军拼死抵抗,官军数次进攻都被击退。高崇文见战事不利,命令部将高霞寓亲自擂动战鼓,自己则带着突击队冒着山上如雨而下的箭石,向“万胜堆”发起了冲击。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官军看见主将亲自突前,士气为之大振,全都跟着高崇文向“万胜堆”冲去。经过几次冲击,虽然官军伤亡很大,但最终还是攻破了“万胜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万胜堆”的高度高过鹿头关,官军占领“万胜堆”后能够居高临下,鹿头关城中的一举一动全都历历在目,因而取得了地理上的优势。

在进攻鹿头关的同时,高崇文还派兵进攻德阳(今四川德阳),汉州(今四川广汉)、玄武(今四川中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也派其子严秦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击败刘辟的军队。七月二十七日,李纯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诏令所有讨伐西川的官军都接受高崇文的统一调度。

李纯本以为高崇文很快就可以拿下成都,而且除了鹿头关之外,其他战事相当顺利。可是谁也想不到,一直到了九月份,高崇文依旧困于鹿头关下,始终无法继续向前,这不得不让李纯开始心情急躁起来,当时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上疏请求李纯继续征调关中、河东的部队进行增援,与高崇文配合经阆中、果州(今四川南充),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渝州(今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