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甘露之变(第4/6页)

仇士良告诉李昂是王涯等人谋反,现在已被逮捕入狱,随后又将王涯的供词呈上。李昂让左仆射令狐楚、右仆射郑覃仔细查验供词是否是王涯的亲手笔记,两位仆射经过仔细查看后表示认同,最终李昂命令令狐楚起草诏书,将平定李训、王涯等人叛乱的经过昭示朝廷。

事实上,无论是李昂还是仇士良,全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李昂此刻需要保全自己,他必须弃车保帅,实属无奈之举。而站在仇士良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也明白皇帝才是甘露之变的幕后主使,但他不能连同皇帝一同除掉,因为那样一来将会引起众怒。而且仇士良十分清楚当年谋害宪宗李纯的宦官的下场,所以只能让那些朝臣充当替罪羊,这是李昂和仇士良之间寻找的契合点,所以那些参与政变的朝臣们只能充当牺牲品。

皇帝和宦官已经悄然达成默契,但谋划政变的核心人员李训,此刻却正在逃亡的路上,他见诛除宦官行动失败后,从宫中逃出,前往终南山避难。因为他素来与终南山僧人宗密关系密切,所以前去投奔。当时宗密准备为李训剃度,让他装扮成和尚躲藏在寺院中,但宗密的徒弟们并不同意,认为私藏罪犯必将招致大祸。

李训无奈之下只得离开终南山,打算前往凤翔投奔郑注,可是在半路上被梬厔县镇遏使宋楚抓获,并派人押送至京城。当走到昆明池时,李训感到大势已去,恐怕到了京城后会像王涯那样遭受刑讯逼供和羞辱,所以告诉押送自己的人不要被神策军抢了功劳,应立即割下自己的首级送往京城,最终押解他的人听从了他的建议,甘露之变的谋划核心人员就这样凄惨地死在半路上。

现在参与甘露之变谋划的核心人员只剩下郑注。在这场政变计划中,李训是负责在朝廷内发动突袭,而郑注则是在外进行接应,具体就是郑注按照事变的约定时间,带领500名亲兵从凤翔出发直奔京城接应,可是刚刚走到扶风时,李训发动的政变已经失败,扶风县令韩辽得到消息,所以拒绝让郑注进入。郑注知道李训失败后,立即带兵折回凤翔,准备筹划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可是仇士良并没有给郑注任何喘息的机会,他派人携带皇帝李昂的密旨,交给凤翔监军张仲清,让他迅速除掉郑注。张仲清得到命令后惊慌得不知所措,他的部将李叔和建议他用好言安抚郑注,使其放松警惕,然后以设宴款待郑注为名,在席间将其杀死。

郑注在撤回凤翔后,其部将魏弘节力劝他要除掉监军张仲清,毕竟他这个监军是宦官派来的,可是郑注仰仗自己有亲兵的保护没有听从,现在张仲清又好言安慰自己,这让郑注大为感动。于是,面对张仲清设宴款待的盛情邀请,郑注决定前往赴宴。

不过郑注一定想不到,这会是一场鸿门宴。

当郑注带着亲兵来到张仲清所在的监军使院时,李叔和将郑注带来的亲兵留在门外予以款待,只有郑注和几个随从进入监军使院。张仲清迎接郑注进入客厅后显得格外殷勤,宾主落座后开始交谈,双方交谈甚欢时李叔和藏刀入厅,绕到郑注背后,抢前一步,挥刀猛砍,只听“嗖”的一声,郑注当场人头落地,紧接着在李叔和的组织下,对郑注带来的亲兵大开杀戒,并同时前往郑注的府衙将其全家老小全部杀死。

十一月二十七日,张仲清派李叔和将郑注的首级送到仇士良那里。仇士良看到郑注的首级后,强迫李昂下诏剥夺郑注的所有官职和爵位,并宣布戒严京城,命令与凤翔相邻的泾原、鄜坊节度使王茂元、萧弘紧急戒备,密切注视凤翔城中的动静,以防不测,同时任命左神策大将军陈君奕为凤翔节度使。

随着郑注的被杀,发动以及参与甘露之变的核心成员全部被宦官一网打尽,残酷屠杀。在仇士良的逼迫下,李昂被迫下诏,凡讨伐贼党的有功禁军将士以及追捕逃亡贼党的有功人员,依据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和赏赐财物。仇士良、鱼弘志等有功的宦官,依据功劳大小升迁官位和品级。自此之后,朝政大事都由“北司”的宦官决定,而“南衙”的宰相只是照发公文。

甘露之变失败后,以仇士良为核心的宦官集团更加盛气凌人,对上胁迫天子,对下欺压百官,而皇帝李昂已是如木偶一般,能够保全性命已是万幸。每次李昂召集百官在延英殿议事时,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动不动就拿李训、郑注谋反的事情来羞辱李昂和诸位宰相,让在场的人很是尴尬。

据《新唐书•仇士良传》记载,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和鱼弘志曾经有意废掉李昂另立新君,但因为以郑覃、李石为代表的朝官坚决抵制和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为代表的藩镇表示公开反对,使得仇士良和鱼弘志很是顾忌,所以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但是对于李昂来讲,虽然甘露之变后他依然端坐在那个宝座上,但他的心灵已经受到严重的创伤。李训、郑注虽然不是什么君子,但他们协助自己诛除宦官,而自己却在关键时刻保护不了他们,这让李昂内疚不已。

事实上,李昂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皇帝,一方面他不甘心受家奴宦官的钳制而立志诛除宦官;另一方面他的性格和经历又让他在关键时刻缺少和宦官集团坚决斗争的勇气,所以史家对他的评价是有帝王之道,却无帝王之才。

无论怎样,甘露之变其实是李昂重振李唐皇室权威的一个绝好机会,机会失去了便不再回来。虽然在此之后李昂也有过诛杀仇士良和鱼弘志的想法,但局势告诉他,想要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再可能,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只能维持的残局而已。

国储之争

甘露之变的失败让李昂有些一蹶不振,但作为一个皇帝,他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最重要的问题当属册立继承人的问题。因为有了甘露之变失败的教训,所以他在册立继承人的问题上显得尤为谨慎。

李昂生有二子,长子李永,次子李宗检。早在李昂即位之初,就有大臣上疏请求册立长子李永为皇太子,以早定国储。但李昂当时以登上皇位是受之于兄长为名,所以在册立皇太子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在敬宗李湛诸子中物色,从李昂的做法来看,明显有还位于长兄一系的意思,他本想册立敬宗李湛的长子李普为皇太子,可是李普却在大和二年(828年)六月夭折,当时年仅5岁。李昂因为这件事悲痛不已,很多天没有上朝,甚至在很长时间没有提过册立储君一事。

一直到大和六年(832年),册立储君事宜才被重新提起。当时李永被封为鲁王,已经到了开蒙读书的年龄,李昂知道皇子读书事关重大,所以躬亲顾问,十分注意选拔那些既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又品德高尚、堪为师表的人来辅佐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