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威制回鹘(第3/6页)

而且李瀍即使派出使者前往回鹘册封乌介特勒,但他担心回鹘内部再生变故,于是留了个心眼儿,在乌介特勒非正常情况继承汗位的现实下,他采取了十分谨慎的做法,让使者缓缓而行,顺便观察回鹘国内的形势,待其汗位稳固再行册封不迟。结果后来因为乌介特勒屡次率部众侵扰大唐边境,册封的使者始终滞留太原,册封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此时回鹘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嗢没斯因宰相赤心桀骜不驯,难以与之共存,而且赤心与另一名宰相那颉啜拥兵不听乌介可汗号令,被乌介可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会昌二年(842年)三月,赤心想要率领部众入侵唐境,乌介可汗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天德军使田牟,让其早做防备,同时下令让嗢没斯诱骗赤心至其帐下,趁赤心没有防备将其杀死。

那颉啜得到消息后,顺势兼并了赤心所属的七千人部众,迅速逃离牙帐东进振武大同,同时纠集室韦、黑沙等部落进犯幽州,结果被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打败。那颉啜带领残兵北逃,被正在追赶他的乌介可汗杀死于乱军之中。

回鹘国内的动乱局势,让处在与回鹘接壤的天德军使田牟始终摩拳擦掌,在屡次向朝廷上表请求攻打回鹘被拒绝后,终于在会昌二年(842年)四月,在没经过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派兵三千攻打回鹘,结果打了个胜仗。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回鹘靠近大唐边境以来,唐朝边将主动采取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田牟打了胜仗后,兴高采烈地上奏朝廷报告边境大捷的消息。李瀍本想重赏田牟,但却遭到了李德裕的反对。

在李德裕看来,田牟虽然是驻守边境的武将,但却不懂得兵法,回鹘军队擅长野战,攻城战不是其长项,田牟应该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等待诸道大军集结后再行出兵。现在天德军独自出战,一旦打了败仗回鹘必定趁天德空虚发起进攻,那个以天德军的兵力是无法再坚守的,朝廷必须要制止田牟这种冒险行为。

同时李德裕针对已经与回鹘交兵的现实和未来回鹘有可能骚扰大唐边境的情况,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部署。

他建议李瀍立即召集近年来归降云、朔二州以及天德的羌族、吐谷浑部落各自出兵反击回鹘,如果打了胜仗所俘获的物资让他们自行分配。回鹘羁旅两年有余,物资匮乏、人心浮动,可以让田牟利用这个机会招降其部众,发放粮食转置太原。虽然不知道嗢没斯究竟是不是真的想要依附,但从大局考虑,也要早加封赏,就是他没有诚意,我们这样做也算是反间计,让远近的四夷部落都知道朝廷是追究回鹘可汗的不敬之罪,并非想要灭掉回鹘这个国家。

对于李德裕的建议,皇帝李瀍全部采纳。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德裕的策略十分有效,不久后正是因为李德裕的怀柔策略,致使嗢没斯前来归附。

没斯归附

李瀍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对回鹘各部临之以大兵和抚之以恩惠,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很快产生了积极效果。不久,回鹘可汗家族成员的中厐俱遮、阿敦宁等四部,以及大将军曹磨率领所部三万人向卢龙节度使投降。

同时,嗢没斯率领所部两千余人至振武军归附。李瀍下诏任命嗢没斯为右金吾大将军,封怀化郡王。不久又改天德军为归义军,任命嗢没斯为归义军使。

为了表彰嗢没斯的归附之举,李瀍赐给嗢没斯牙旗、豹尾、刀器等物,下诏让李德裕广采秦汉以来起自边陲殊域、有忠诚朝廷卓异行为的30人事迹写成《异域归忠传》,赏赐给嗢没斯等人,以表彰其归顺朝廷的忠义行为,并赐嗢没斯“李”姓,名为“思忠”。

就在嗢没斯率众归附朝廷的同时,乌介可汗在回鹘的众多部落争相归附大唐,在其势力受到很大削弱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按照李瀍的意图去办,而不断骚扰大唐边境。在乌介可汗看来,自己依然有和唐朝掰手腕的筹码,追随其帐下仍有一支将近十万人的军队,他将牙帐设在大同的北闾门山,同时上表李瀍请求朝廷接济粮草、牛羊,并遣返叛将嗢没斯。

对此,李瀍专门写了一封拒绝的诏书进行答复,同时告诉乌介可汗遣返嗢没斯的事情今后不要再提,因为从现在开始,嗢没斯已经是大唐的子民。

李瀍的回绝书让乌介可汗有些恼怒,但目前以他的实力已经无法与唐朝大规模的开战,于是他只好耐着性子再次派宰相上表李瀍,请求借兵返回回鹘复国,并以安置太和公主的名义暂时借天德城以休整。对于这个请求李瀍也是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回鹘的内政大唐不便过多地参与,希望乌介可汗能够尽快离开大唐边境返回漠南。

这一次乌介可汗彻底愤怒了!

会昌二年(842年)八月,乌介可汗率众越过杷头烽向南逼近,突袭云州境内的大同,掠夺牛马数万头,然后挥师直抵云州城下。刺史张献节坚守城池不战,而周围的吐谷浑、党项、羌族等部落各自闭门不出以自保,一时间太原以北的气氛顿时为之紧张。为了防止回鹘大规模南侵,李瀍从各藩镇调集军队,加强对太原、天德、振武等地的防守力量。

就在李瀍高度戒备回鹘的关键时刻,一个久居长安名叫石戒直的人向朝廷自告奋勇,愿意充当一介信使,转达皇帝李瀍对于回鹘可汗的意旨。在石戒直带去的诏书中,皇帝李瀍再次重申希望乌介可汗退回本国的态度,而且在诏书的结尾部分,李瀍加上了具有震慑力的话语:

“然朕志在怀柔,情深屈己,宁可汗之负德,终未忍于幸灾……速择良图,无至不悛,或贻后悔。”

从李瀍诏书最后的话语来看,明显带有最后通牒的味道。事实上,自从回鹘各部南下逼近唐朝边境以来,唐朝一直对乌介可汗采取优言抚慰,百般接济的策略,希望他能够按照朝廷的要求返回漠南地区,朝廷可以伺机提供帮助,在适当时机协助其复国。在李瀍给乌介可汗的诸多诏书中,可以说石戒直带去的这一封是第一道措辞比较强硬、不无威胁口气的诏书。

之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以李德裕为首的朝廷主张对回鹘采取容忍策略,除了回鹘实力强大外,还源于自身的诸多缺陷,因为自安史之乱后,朝廷逐渐受制于藩镇,能够直接指挥调动的军队不是很多,而且太原、振武、天德等地,驻军人数也不是很多,仅够守城招架而已。而调集大军入援,军需给养的筹措运转又十分困难,上述原因就是皇帝李瀍和李德裕群臣对乌介可汗的侵扰一再容忍、不想大动干戈,而想用传统的满足他们经济上需求的方法,缓解因回鹘南移对帝国边境造成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