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勤王之征(第3/4页)

“诏李渊为太原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留守,率太原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回击突厥。”

在杨广看来,他作出了一个绝妙的安排。

王威和高君雅是杨广的心腹,把他们俩安插在李渊身边,可以随时监视李渊,而且可以分解李渊的一部分兵权。另外让李渊回击突厥,一方面师出有名,可以报雁门之战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只要开战就会削弱双方的力量。至于王仁恭嘛,你驻守马邑,回击突厥是你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跟着李渊一起上吧!

周密!绝对周密!杨广还是很有才的。可惜他这个命令适合智商在他之下的人,而李渊的智商恰恰在他之上。

扯虎皮,拉大旗

当王威、高君雅带来杨广的诏书后,李渊一下子明白了杨广的用心。

好个一石二鸟啊,还安排人监视我。

不过心里想的,嘴上还是不能说出来。对于上级派来的两位助手,照例要搞个欢迎仪式什么的,说一些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之类的话,因为毕竟还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突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既然现在起兵造反还不是时候,那就只能按照杨广的意思回击突厥了。可是李渊的手中只有一万人,而突厥手中的军队是李渊的十倍。

这个仗怎么打?

更让人头痛的是,仗还没有打,自己内部的人却害怕了。王仁恭就是个代表。想来也很正常,这位仁兄驻守在边境,长年和突厥人打交道,深刻地了解突厥人的特性,这会儿自己的一万人又要跟人家十万人火拼,不害怕才怪。

看来,在料理突厥人之前,首先要树立自己人战胜敌人的信心。我们的李渊同志不仅能征善战,做思想工作也是很有一套的。李渊针对突厥人的特点(前面介绍过),制定了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

首先,让王仁恭选出两千名善骑射的士兵,饮食起居和突厥人一样,天天在边境上驰骋射猎,以炫耀武威。李渊由于善于骑射,所以他亲自率领。

第二,在射猎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突厥的部队,不要马上冲过去和人家火拼,那样只能“壮烈牺牲”,应该表现出旁若无人的样子,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第三,寻找有利时机,偷袭突厥人。

应该说,这个招数和前边李世民在解雁门之围时用的招数差不多,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李世民向他老爸建议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结果是相同的,突厥人再一次被忽悠。

突厥人把李渊的这两千人当成了突厥自己部落的人,所以没拿他们当回事。

一来二去的,李渊的士兵渐渐地提高了士气。原来突厥人不过如此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既然自己的人没有思想包袱了,那就寻找决战的机会吧。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有一天,李渊照常带领这两千士兵外出射猎,正在兴头时,他们忽然发现在正前方,突厥骑兵正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将军,咱们跟突厥人干一场吧,每一次看见他们,他们都不敢过来,分明是怕我们。”

李渊的苦心终于没有白费,是时候决战了。

突厥人拿命来!李渊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看着穿自己衣服的人冲过来,突厥人愣住了,要给我们送东西吗?

对,送上的是刀劈斧砍!

就在突厥人打愣的时候,大刀向他们的头上砍去。

杀声震野,刀光闪闪。

史书记载,斩突厥首千余级。自此,突厥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南下中原侵扰。因为中原人饱受突厥人的侵扰,而李渊替他们解除了突厥人的威胁。李渊不仅没有被杨广的伎俩所限制住,反而获得了更高的声望,并且有很多人前来投奔他。

第一个来投奔李渊的,是一个叫刘文静的人。

网罗人才

刘文静是个人才,而且和裴寂(经常陪李渊喝酒的那个人)是好朋友,时任晋阳令(县令),来投奔李渊,是因为他看中了李世民,觉得李世民不是一般人。

他跟裴寂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夸奖李世民,说李世民异于常人,有刘邦、曹操的气度,今后必为人主。又一个会算命的。可惜刘文静的运气实在不好,由于他和李密联姻,所以被捕入狱。要知道李密对于隋朝来讲,那可是天大的反贼。

难道我就这样度过我的一生?刘文静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不过有一个人的目光始终在注意着刘文静,这个人就是李世民。刘文静看中的是李世民的气度,而李世民看重的是刘文静才华。李世民决定前往狱中探望这位仰慕自己的朋友。

两个人一见面,颇多感慨。

刘文静对李世民说:“现在天下大乱,非得有刘邦、刘秀那样的人才,才能平定天下。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个可以共大事的人,所以他对刘文静表露了心迹:“我今天来探望你,正是想和你商量大事,不知你有何妙计?”

刘文静看起来胸有成竹。

“现在杨广逃到了江都,而各地的反隋势力不计其数,如果有一位明主出现,想要夺取天下,易如反掌啊!”

“嘘!小心那些狱卒听到啊!”李世民提醒刘文静。

刘文静警惕地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说:“我当晋阳令已经很多年了,知道这个地方有很多豪杰想要共举大事,如果把他们拉拢过来,再加上唐公的兵马,乘虚打进关内,号令天下,到不了半年,唐公可成帝业。”

听完刘文静的话,李世民用一种钦佩的目光看着刘文静,只说了一句话,从此两个人便成了亲密的战友。李世民说的是:“我一定要把你从狱中救出来。”

相信以李渊、李世民在山西的地位,救出刘文静并不困难,不久刘文静顺利出狱。就这样,刘文静便成了李渊、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他将在晋阳起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第二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刘弘基。

他本来是河中刺史,但是他后来的职业却变成了盗贼。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做“盗贼”这个工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刘弘基成为盗贼,是因为隋炀帝征辽东时,他没有凑够随军征辽东的盘缠,只能装疯卖傻私宰耕牛,故意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后来趁乱盗马,一路边卖边吃,碰巧来到太原,结交了李渊父子。

和刘文静一样,刘弘基也看中了李世民。

也许是因为和李世民比较投缘,哥们儿之间无话不谈,李世民给他的待遇是———吃住在一起,出门骑在一匹马上(出则连骑,入同卧起)。可见两个人好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