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晋阳起兵(第4/4页)

于是,刘文静再次出使突厥,将李渊“反杨广,立代王”的意图告诉了始毕可汗,并且特别交代,欢迎突厥军队支援李渊,事成之后金银财宝归突厥所有。

始毕可汗实在没有想到,李渊会采取这样一种“打擦边球”的方法来应对,所以无话可说,考虑到如果不与李渊联合,自己将没有足够的把握对付这个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对手,与李渊联合事成之后还会有利益可赚。综合起来看,与李渊联合是比较有利的。

所以始毕可汗决定支援李渊,于是派柱国康鞘利领骑兵两千,随刘文静来到太原。

始毕可汗让康鞘利来到太原,不仅仅是为了支援李渊,事实上他打了个精明的算盘,那就是准备向李渊推销自己的马匹,这一次康鞘利的到来,其实也是为了和李渊商谈互市马匹的事情。

对于李渊来讲,未来想要平定天下,不知要打多少次仗,而马匹绝对是不能缺少的,膘肥的马匹更是多多益善。突厥人的马匹,马瘦毛长蹄子肥,很适合行军作战,所以当康鞘利提出要和李渊互市时,李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但是李渊明白突厥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不加节制地从突厥人手中购买马匹,一来让其了解了自己缺少马匹,这样会助长突厥人的贪欲,从而抬高价钱。李渊这么精明的老鬼,当然不能当这个冤大头。

最重要的是,突厥人要是知道李渊缺少马匹,会不会对李渊未来的前途产生疑虑,而这种疑虑会不会影响与自己的联合,这一点李渊实在没有把握,所以在与突厥互市的问题上,李渊宁可稳扎稳打,也不愿一口吃个胖子。

这就是策略。策略绝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当中,可以说在任何范畴之内,策略都是不可缺少的。策略不是玩弄阴谋诡计,它是一种艺术,一种做人的艺术,要想拥有这种艺术并充分地体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千锤百炼!

些许的牺牲

至少到现在为止,与突厥人的气氛是和谐的,关系是融洽的,李渊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甩开臂膀,大干一场了。

李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始终向往那个宝座,如今我要向那个宝座稳步地迈进,我坚信它终将属于我。前方的路是遥远的,在前进的过程中,虽然会有很多快乐,也难免会有些痛苦,甚至痛苦会多于快乐。

就在李渊准备雄心勃勃地大干一场时,李建成带着家眷从河东来到了太原。他带来了一个令李渊异常悲痛的消息———李智云被杀。

李智云是李渊的第五个儿子,小妾万氏所生。李智云本来和李建成在一起,但是由于中途走散,被官府缉拿,押送长安后被杀。

革命,就必须要付出代价,甚至是血的代价。不过这个代价实在有些残酷,丧子之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

李渊不是常人。

虽然,我的心在滴血,但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推翻隋朝。杀戮会使人肉体死亡,但是杀戮不会泯灭我的理想,我依然斗志昂扬。

我和你的区别在于,我推翻你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天下,因为我有一颗胸怀天下的心。

想到这里,李渊笑了,虽然眼里含着泪水。

好了,化悲痛为力量吧,就此踏上征程!目标:长安。“反杨广,立代王”其实已经为李渊指明了这个前进的方向。

从时局来看,长安也是最好的目标。当时李密刚刚打败隋军,再次攻占了回洛仓。杨广急忙派江都通守王世充、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等率各部增援洛阳。

长江北岸的隋军全部集中在洛阳,准备对付李密。而长安守备薄弱,正好给了李渊机会。

那就向长安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