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进军长安(第4/6页)

守住城池要紧啊!

这个想法非常好,但要看对手是谁。很不幸,他们的对手是李渊、李世民这样的超级牛人。所以,不仅你们的主帅被剁,城池你们也是守不住的。

就在李渊看到宋老生倒下去的时候,他下令猛烈攻城。

“岳父!且慢!我们还没来得及准备攻城的云梯呢?”身边的女婿柴绍提醒说。

“不!宋老生刚刚阵亡,现在守城的士兵肯定是惊魂未定,而我军却是士气如虹,如果不趁此机会攻城,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城中的人做好部署,恐怕攻城就很困难了。”

没错!势如破竹!战则胜!

有时候,打仗是需要变通的,不一定都要按照教科书一板一眼地来做。其实,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所谓的成功者,一定都是深深懂得变通的人。

士兵们得到了李渊的命令,迅速地展开了一场“攀岩比赛”。一个接着一个地踩着肩膀开始攻城。他们冒着城头滚木、箭雨,奋不顾身爬上城头。经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奋战,终于攻克了霍邑城。只是这个胜利,是用无数的死尸和血流成河换来的。

史书记载:血流蔽地,僵尸相枕!

当李渊巡视战场,看到这惨烈的景象后,不禁对身边的人发出一阵感慨:“今日霍邑之战,为宋老生所逼,乃至生灵涂炭。在战场上是不分善恶忠奸的,相信宋老生手下死去的这些兵士们,也一定有想归附我的,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亲人啊!可是现在……仔细地想想,心中深感痛惜啊。”李渊说完,情不自禁地怆然泣下,身边的人也都默然良久。

然后,李渊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堪称经典。

“以后攻城,当以文德取之,要尽量避免使用武力,力争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

这句话成了大唐帝国立国的指导思想,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等盛世局面,都是从这句话中成功地汲取了经验。

是的,这就是“偃武修文”。

一个盛世局面的开创,绝不是仅仅依靠武力而成就的。千古皆然。

霍邑之战以李渊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也是李渊起兵以来,对隋朝作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李渊显得异常兴奋,传令犒赏三军。

李渊犒赏三军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不论出身贵贱,即使你是随军作战的奴隶,只要有战功就能得到奖赏。

为此,李渊还特别起草了一份告示,告诉全军将士,人人平等,只要有功,不论出身,都会依据战功进行奖赏。

这种措施在现在看来好像很平常。但是,请注意,李渊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人,在那个重门第观念的时代,李渊居然能够做到有现代人还难以完全做到的平等思想,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曾经怀疑是不是史书为了美化李渊的开国功勋,故意这么写。

当我认真分析李渊的人生成功轨迹后,我很快打消了这种怀疑,因为在李渊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那就是———仁者仁心。所以,李渊能够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就能够让人理解了,这显然不是依靠社会整体思想的进步,而印在某个人身上的思想烙印。

只要你具备仁者的心灵,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体现出伟大的博爱。

攻占了霍邑,李渊的部队略加休整,继续南进。八月十二日,到达绛郡(今山西新绛境内)。

李渊又碰到了新的对手。继宋老生之后,第二位抗拒李渊的人是陈叔达,他领兵坚守绛郡。

超级写手陈叔达

要说起这个陈叔达,可是大有来头,这位仁兄乃是陈宣帝的第十六个儿子,很有才学,在他还是个小孩子时,有一次参加一次宫廷宴会,在一顿饭的工夫,就写了十首诗,被人们争相传诵,成了当时著名的超级写手。

后来,陈朝灭亡后,杨坚爱惜他的才华,让他做了绛郡通守。

其实,我认为这个安排是不合理的,陈叔达虽然很有才华,但那是文才,不是武略,让一个书生去带兵,结果可想而知。

不能让上等货大材小用。

八月十三日,李渊的军队向陈叔达发起猛攻,结果没用多长时间,隋军一败涂地,陈叔达战败被俘。

李渊和杨坚一样,也是很爱惜陈叔达才华的,所以当手下的士兵将陈叔达绑到他的面前时,李渊第一件事就是替陈叔达松绑。

“将军受惊了!”李渊的声音很温和。

“哼!我现在乃是阶下囚,受不起唐公的这番礼遇啊!”陈叔达语中带刺地说道。

“呵呵,我爱惜将军的才华,希望将军能够归顺于我,我们共举大业,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间,将军可愿否?”

“拯救黎民百姓难道就必须造反吗?李渊你这是大逆不道啊。”

“将军此言差矣!今杨广无道,天下人揭竿而起,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推翻暴政。我和他们一样,别无二心。今日起兵,虽然反对杨广,但是却想拥立代王。”

接下来李渊的这句话,说得很有分量,在我看来,陈叔达投靠李渊,就是这句话起了作用。

“将军是陈朝人,当初杨坚爱惜您的才华,您屈尊于他,今日李渊同样爱惜将军的才华,将军为何执意不从呢?”

这绝对是一句刺激陈叔达神经的话,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别在这跟我装忠贞,你可以投靠杨坚,为什么就不能投靠我?

陈叔达虽然是个书呆子,但并不是弱智,当然也不是圣人。

在一般情况下,生存是硬道理。如果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好了。所以陈叔达决定投靠李渊。

“唐公如此爱惜我,我愿效犬马之劳!”

收拢人心当然要恩威并举,李渊是这方面的专家。

自此陈叔达成为李渊的超级写手,和温大雅同掌机密文件。后来李渊军中的军书、教令、文告,以及李渊开会的发言稿等,基本上都是出自陈叔达之手。

李渊偏爱武将,同时更重文臣。文武并举才是治国之道。

渡过黄河

八月十五日,李渊进军到龙门。龙门紧靠着黄河。

黄河,这是一条让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河流。滚滚黄河,奔腾咆哮,东流不息。

传说,每年春天,江河湖海中的黄鲤鱼,都会来到黄河,然后逆流而上。一年中,能登龙门者最多不过七十二条,只要登上龙门,就会有云雨相罩,然后天火从后边烧掉尾巴,黄鲤鱼化身为龙。这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

今天,李渊骑着战马站在黄河岸边,忽然想起了这个传说,不禁浮想联翩。今日我统兵来到龙门,不就是前来跃龙门的黄鲤鱼吗?如果起兵成功了,我将会成为黄袍加身的真龙天子。难道,老天爷在暗示我会成功?成功了我将号令天下,万人景仰。这一切,会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