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拿下长安(第4/4页)

帝王的梦想,是千万人的梦想,但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只能有一个人,而且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一定要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所以道路是曲折的,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枪打出头鸟,能飞也白搭。

所以眼下,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更何况自己打出的旗号是“拥代王,反杨广”,当然不能出尔反尔。但是我最终的目的是想拥有那个无上的权力,在获得那个权力之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策略而已。既然不能立即拥有无上的权力,那就使用策略一点点地接近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

李渊的第一个策略是: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这个做法很像四百多年前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大业十三年(617)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将十三岁的代王杨侑迎接到了大兴殿。随着一班朝臣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杨侑被李渊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隋恭帝,改元义宁。同时以李渊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为唐王。前边的官职对于李渊来讲都不重要,这个“唐王”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李渊的第二个策略。因为从秦始皇以来,皇帝是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在分裂时期(例如三国、南北朝等),不同的政权就会有不同的皇帝,虽然彼此承认,但是所有人都明白最终实现统一后,皇帝还会是一个,在这种背景下,“王”就成为了皇帝之下的一个爵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皇帝虽然与皇帝不可共存,但皇帝与王可以并存。

也就是说:你称皇帝,我心里不舒服。你要是称王还勉强说得过去。

所以窦建德那么大势力,也只是自称长乐王;萧拥有江南大片土地,也只是称梁王;就连李密都只是称魏公。

因为称帝就意味着把自己放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但是称王,从另一方面来讲,又是称帝的进身之阶,往前迈一步就是皇帝。何况对于李渊来讲,杨侑只是个小学生,如果不听话的话可以罚站、留校。只要板起面孔,杨侑肯定害怕。所以“王”放在李渊这里,就相当于皇帝。

现在好了,自己拥有了无上的权力,又避免了把自己放置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何乐而不为呢?是的,暂时是可以的,问题是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转机很快就到来了。这个转机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的死亡。随着他的死亡,格局转变了,历史转弯了。

大业十四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