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悲情英雄(第2/6页)

在周公像面前,王世充和手下士兵充分表达了决心。誓言是铿锵的,信心是百倍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你们是被我忽悠的,现在忽悠完毕。出兵!

会议

九月十一日,王世充率领大军到达偃师,在通济渠南岸扎营,并且在通济渠上开始架桥,只等桥架好后,就将全力进攻李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密那里。李密也毫不含糊,率领大军驻扎在北邙山下,随时“恭候”王世充的到来。趁着王世充架桥的工夫,李密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讨怎样对付王世充。如果说王世充那边,是自上而下的忽悠,那么李密这边就是自下而上的忽悠。在会议上,率先发言的是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少好弓马,精通武艺。曾经参加过平陈战役。大业十二年(616),献虎牢关投降李密,被封为上柱国、河东公。我对他的评价是:满腹军事奇谋。

在这次会议上,裴仁基就为李密出了一个妙计。

“主公!我认为对付王世充不可力战!”开头这句话,便说出了瓦岗军目前的现状———相当相当的疲劳。

“王世充出城欲与我军决战,相信洛阳城内必然空虚,我们应该采取坚守的策略,让他无法向东前进,然后再选派三万精兵,沿着黄河向西,直取洛阳。如果王世充回军自救,这三万人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回军向西攻击我们,这三万人就再进逼洛阳,这样一来,王世充必然疲于奔命,我们就会掌握主动,然后再伺机一举歼灭他!”

高!实在是高!

其实这就是溜猴游戏。这个方案得到了李密的赞赏。

“嗯,德本说的很好!”李密点点头说道。

“现在王世充手中有三大法宝,第一是武器精良,人员训练有素;第二是拼死来战,士气高昂;第三是洛阳缺粮,已无后路可退。按照德本所说,我们坚守城池,来个守株待兔,我估计用不了十天,王世充必败无疑!哈哈哈!”

“我反对!”说话的人是新投降的陈智略。

“主公!素闻瓦岗军勇猛无敌,难道只会坚守城池吗?我等前来投奔,是仰慕瓦岗军的威名,大丈夫应该在战场上与敌人一决雌雄,岂能龟缩不出!”陈智略这番话,貌似很有道理,其实纯粹是瞎忽悠。

战争不是打群架,战争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小的牺牲换取最终的胜利,陈智略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他的这番话居然还有人捧臭脚。

“是啊,主公!王世充才有多少人啊?以前他们被我们围着打,现在我们龟缩不出难免让人笑掉大牙!”捧臭脚的是樊文超。

“是啊!是啊!老子早就想和王世充那小子掰掰手腕!”

“王世充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胡蛮子嘛!哈哈哈!”

“主公!我们向您请战,我们保证这一战必胜无疑!”

诸将七嘴八舌地说道。

“这个……”李密一时间没了主意。

请战的声音压过了裴仁基的策略。到现在为止,手下人似乎已经把李密忽悠得有些迷糊。作为主帅最怕的就是犹豫不决。

人们经常有个惯性思维,那就是“从众意识”。大家都认为正确,那么这件事就是正确的,事实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还好,在这次会议上裴仁基并不孤立,至少有一个人和他站在一起。

就在诸将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时,一个人开口说话了:“我同意德本的意见!”声调并不高,却很有力。说话的人是李密手下的文学参军兼记室。

他的名字叫魏徵。

魏徵,字玄成,河北魏州曲城人。曾经被隋武阳郡(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此时的魏徵还不是后来贞观时期的那个名相魏徵,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还要经过诸多的风霜历练。

当所有人都反对裴仁基时,唯有魏徵坚决地和裴仁基站在一起。

“我军刚刚和宇文化及打完,将士身心俱疲,需要休整,如果现在贸然迎战,估计胜算不大,所以我同意德本的意见,应该坚守城池,和王世充拼消耗。”不料,魏徵刚刚说完,就遭到了长史郑颋的嘲笑。

“哎呀,玄成啊,玄成!我说你们这些文官,看来就会干些抄抄写写的事,只要一提打仗,你们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他的这番话,让魏徵彻底地愤怒了。

“胡说!打仗不是儿戏,岂可意气用事,一招有损,满盘皆输。到时郑长史你负得了责任吗?”

“你……”郑颋顿时语塞。

眼看着军事会议变成了辩论会。

“好啦!好啦!不要吵了!”李密见气氛不好,赶紧往下压,“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看不如这样吧,咱们少数服从多数,现在主张坚守的只有德本和玄成两个人,其他人都同意出战,现在我决定全力迎战王世充。”

少数服从多数!你以为是选人大代表啊。

作为主帅,在决定军事计划时,没有自己的主见,居然让手下人一通忽悠,李密真是天真到了极点。所以,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

“我断定,此战必败!”魏徵忽然大声喊道。

魏徵的声音是那么的孤单,现在没有人愿意理他,也没有人愿意反驳他,所有人都沉浸在即将打败王世充的喜悦中,只有裴仁基和魏徵两个人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因为这两个人明白,瓦岗军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瓦岗军了。

损失惨重、疲劳至极是瓦岗军的现状,当然还有妄自托大。王世充明白,不能和李密耗的时间太长。但是,他也忌惮瓦岗军的战斗力。

为了摸清瓦岗军现在的真正实力,王世充决定先派遣几百名骑兵渡过通济渠,对驻扎在偃师的瓦岗军做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当时驻扎在偃师的瓦岗军将领是单雄信。

单雄信是一员猛将,勇冠三军,在瓦岗军内部号称“飞将”。但是这个人缺点同样很突出:做事轻率,应变能力不足。

李密为了防止单雄信出现闪失,命程知节和裴行俨前去助战。这个程知节就是程咬金,而裴行俨则是裴仁基的儿子。

大家也许深受《隋唐演义》的影响,认为程知节是个名人。例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其实,历史上真正的程知节和秦琼一样,并不是那么出名。但不能否认的是,程知节的确是一员猛将。

这次前去助战单雄信,裴行俨不幸被流矢射中,程知节同志充分发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精神,忍着被敌人长矛刺中的疼痛,愣是把敌人的长矛折断,然后杀散了追兵,将裴行俨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