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刘文静案件(第2/5页)

裴寂最终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长安。高调出征,低调败回。

在军事领域,裴寂你永远是裤衩改西装———不够材料。

李渊对这位宠臣还是很宽容的,除了训斥他一顿之外,没有丝毫的惩罚。但是,李渊对裴寂的宽容,却引来了另一个人的强烈不满。这个人就是刘文静。于是,在唐朝初年,一场惊天谋反大案就此拉开序幕!

性格的缺陷

裴寂的惨败,李渊没有丝毫的惩罚。刘文静上次的浅水原之败,却受到了撤职的处罚。同样是惨败,怎么处理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刘文静百思不得其解。

长久以来,裴寂的地位一直都比刘文静高,同时裴寂也比刘文静更受李渊的宠爱。这也使刘文静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裴寂的官职是左仆射,相当于宰相。刘文静的官职是纳言,相当于部长。李渊可以让裴寂随便躺在自己的龙床上,而刘文静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同样是李渊最初的追随者,为什么裴寂的地位要比我高?

刘文静的功劳确实比裴寂要高,联合突厥,平定薛举,都有刘文静的身影,而裴寂除了在起兵之初,捐献过铠甲之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功劳了,但是为什么裴寂的地位却比刘文静要高呢?原因只有一个———性格。

裴寂的性格很细腻,很会揣摩领导的心思,李渊当初称帝时,就是裴寂带领一干文武群臣拼命地劝谏,而且裴寂还是最初和李渊一起“装蠢”的人。可以说裴寂对于李渊来讲,就好像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一样。而刘文静就不同了,事实上,刘文静最初也是很受李渊宠爱的,但是刘文静的性格有问题,除了具有“贼大胆”的品质外,刘文静最大的缺点是恃才傲物。

在看到裴寂一天天地获宠后,刘文静的心理极度不平衡,所以每次朝堂之上,刘文静都会和裴寂作对,甚至搞得裴寂很没面子。这样一来,刘文静固然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是在李渊的心中,刘文静的位置开始一点点地动摇,在李渊看来裴寂忠厚、老实;而刘文静鲁莽、幼稚。如果你在领导的心目中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使你再能干也是白搭!

我们常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内心的自己,此时刘文静内心仿佛有一个阻碍他的魔鬼一样,渐渐地,刘文静开始迷失了自己。

醉酒惹的祸

武德二年(619)九月的一天,刘文静和他的弟弟刘文起一起喝酒。

喝酒本是件高兴的事,把酒临风,谈古论今。但是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过了度,那就有可能变成灾难。就在喝酒过程中,灾难悄悄地降临在了刘文静的头上。也许是因为酒喝得实在太多,也许是因为和裴寂的矛盾令他太过郁闷,刘文静说出了他一生中最不应该说的一句话:“裴寂!你等着!老子早晚要宰了你!”

刘文静说者无心,但是在他的身旁还有个侍酒的小妾,这个小妾默默地将刘文静的话记在了心上。这个小妾比较特别,是个失宠的小妾。

刘文静作为一个大男人,不受李渊的宠爱尚且有怨言,更何况一个需要被人关心爱护的女人。

作为一个失宠的女人,除了怨恨、不满之外,她的心中一定还会有某种恐惧。这种恐惧常常会使她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其中之一就是报复。很快,这个小妾将刘文静的话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并且让自己的哥哥上书状告刘文静谋反。

也许刘文静的命真的不好,就在这次酒宴过后,刘文静又做了一件他这一生中最不应该做的事———行“厌盛”之法,为自己的家里驱逐妖怪。所谓“厌盛”之法,就是请一个巫师,口中念念有词,为自己除妖驱魔。

这种迷信活动,在当时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这种所谓的“法术”,有帮人驱魔的,也有借此害人的,究竟是驱魔还是害人,只有那个口中念念有词的巫师知道,而在外人来看是难以判断的,所以出于安全考虑,被明令禁止。

刘文静敢于挑战当朝刑律,可以说是胆大妄为。好了,最不该说的话+最不该做的事,刘文静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当李渊得到刘文静要谋反的消息后,下令成立临时调查小组,迅速调查此事。这个调查小组的成员有三个人:萧瑀、李纲、裴寂。

事实上,这个调查小组的成员安排,有很大的问题。李渊明明知道裴寂和刘文静是死对头,为什么还要派裴寂去调查?难道说,李渊想要故意激怒刘文静,然后置他于死地吗?

问题是,堂堂的大唐皇帝要杀人,有必要费这种周折吗?如果李渊想借口杀掉刘文静,只要安排手下人给刘文静编制个罪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杀掉,完全不必如此费神。

那么,李渊派裴寂去调查的动机是什么?下面的这个解释,大家可能会很失望。

因为李渊的动机丝毫没有“阴谋”的成分。在李渊看来,裴寂就是自己的代表,裴寂是李渊最宠信的臣子,刘文静曾经是李渊最宠信的臣子,派谁去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刘文静的态度如何。那么刘文静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组和刘文静的对话:

“肇仁,你是不是在家里大搞‘厌盛’”?

“是!”

“你是不是说过要杀裴大人?”

“是!”

“你是不是要谋反?”

“我承认我有怨言,我和裴寂都是太原起兵的功臣,我的才能在他之上,我的功劳也比他多,为什么他的地位在我之上,我不服,但是我没有谋反!”

表面看起来,这番对话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刘文静的态度很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刘文静所说的话,将案情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本来,这个案件的导火索是小妾告官,一个失宠的女人状告自己的丈夫,作为朝廷来讲,肯定怀疑其动机,一般情况下,朝廷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且,谁都知道裴寂和刘文静的矛盾很深,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于裴寂处于强势地位,而刘文静处于弱势地位,相信刘文静即使说出要杀裴寂的话,也仅仅是发发牢骚,何况还是酒后说的话。

但前提是刘文静的态度必须坚决,也就是说只要矢口否认一切,这个案子很快就会结束。但是现在刘文静虽然否认自己谋反,但是承认自己有不满情绪,这个态度就大有深意了。

刘文静的不满情绪来自于裴寂比自己受宠,但是裴寂的地位是谁给予的呢?答案是:李渊。现在刘文静说自己有不满情绪,那么他的不满情绪仅仅是针对裴寂吗?很明显,刘文静针对的是裴寂身后的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