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鏖战洛阳(第3/7页)

什么办法?求和。

八月十日,在撑了将近一个月后,王世充终于坐不住了,他决定主动出击。当然这次出击,并不是准备和李世民进行决战,而是谈判求和。

王世充列阵于洛阳城西北的青阳宫,这里和李世民驻扎的北邙山,仅有一河之隔,在这里他准备好好地做一下李世民同志的思想工作。

“秦王殿下!隋朝已经灭亡了,李唐占据关中,我占据洛阳,我并没有向西侵略唐朝,现在秦王殿下率领大军来到洛阳,是什么用意?”在我看来,这是纯粹的废话。先前两家在局部战场的摩擦,难道是在进行访问交流?

李世民的回答很简单:“现在所有的人都敬仰我大唐,唯有你不把大唐放在眼里,所以我才率领大军前来兴师问罪!”

你以为不侵犯我就可以了吗?有想法也不行!

“我们双方现在息兵讲和,这不是很好的事吗?”这句话说得完全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宁可被人打死,不能被人吓死。现在仗还没打,胜负还很难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居然说出如此下贱的话。

没前途,实在是没有前途!

在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暴露出王世充一个致命的弱点———目光短浅。他没有看透,即使自己说出N多个道理,李世民也是不会撤兵的。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是永远没有道理可讲的。能够讲的,是实力。

针对王世充提出的息兵求和,李世民只说了一句话:“奉诏取东都!不令讲好也!”对不起,要想讲和,最好和我老爹讲去,我的任务是把你消灭。

谈判到此结束。还得接着打!

李世民的这番回答,意味着谈判彻底破裂,双方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是兵戎相见。王世充同时也郁闷到了极点,恨不得马上打过河去,把李世民打倒在地,最好再踏上一万只脚。

但最终,王世充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因为这次他根本没有做打仗的准备,本以为自己好言好语,会让李世民感动,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既然谈不成,那就只能打下去吧。

两军依旧相持。

李世民并不着急,自己粮草充足,完全不必急于进攻,他心里很清楚,洛阳不可强攻,当年李密就是强攻洛阳,虽然大小百余战,但到最后依然没有拿下来,自己反而耗得油枯灯灭。

李密失败的教训,李世民牢牢地记在心里。

既然来了,就绝不当第二个李密。胖子不是一口吃下的,绣花针不是一天磨成的。王世充咱们一切一切,慢———慢———来。

形势对王世充似乎越来越不妙。

在唐军五路大军的进逼下,王世充重兵把守的据点都被唐军困死,越来越多的郡县纷纷向李世民投降。在这些投降的人中,有一个人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大名)人,时任洧州刺史。当然这个官职是王世充任命的。

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臂力过人。据说当时张公瑾府外有一对石狮子,这位仁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搬起来,而且还能原地转圈。也许你会怀疑这个传闻的真实性,不过没关系,我们终有一天会见识到他的臂力究竟是否过人。

在前边,我让大家记住过很多人的名字。在这里,张公瑾也不例外,也请你记住他。在玄武门事变中,正是因为他的臂力,成功挽救了李世民。

也许是上次侦察工作做得不够理想,在两军相持了将近一个月后,李世民决定再干一回他的兼职工作———侦察兵。这一次,为了以防万一,李世民带上了猛将尉迟敬德。而且,亲点了五百玄甲兵随同自己前行。

在这里,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玄甲兵这个兵种。

这个兵种是由李世民创立的,是李世民在自己的骑兵部队中精选出来的优等骑兵组成的,共千余人。玄甲兵的装束很特别,从上到下一身黑衣黑甲,类似于日本的忍者,而且所骑的战马也有铠甲护体。当时李世民把玄甲军分为左右两队,分别由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统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玄甲兵的铠甲绝对是一等一的好货,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而改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亮式的板式铠甲,他比魏晋时期的具装铠要轻很多,但防御性能比具装铠要好很多。

除了装束特别之外,作为玄甲兵其中的一员,除了善于骑射之外,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槊棍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十八般兵器必须要样样精通。

可以说,玄甲兵是李世民的王牌部队,战斗力是超一流的,身边跟着这样的士兵,心里就是踏实。

二次遭遇战

九月二十一日。

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五百玄甲兵登上魏宣帝景陵查看敌情。他实在没有想到,王世充居然当了把二杆子,命令单雄信带着近万人向自己杀了过来。

狗急跳墙!王世充这次真的急了,表现形式就是抄家伙拼命。让你围了这么久,如果再不教训你一下,兄弟们是会耻笑我的。

抛开战争的背景不谈,单看这次的较量,很像两个黑社会团伙的火拼。

从前王世充缩在洛阳城里,很像狗熊在冬眠,但是这一次突然杀出,动作极其迅速,上万人在单雄信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世民团团围住。在王世充看来,集中上万人的优势兵力攻击只有五百人的唐军,此战必胜。今天是个好日子,逮住了李世民这条大鱼。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王世充的部队围住李世民时,李世民手中的王牌部队———玄甲兵开始发挥威力。

要说李世民创建的这个兵种,实在不是混饭吃的,上万人围住他们的时候,丝毫没有惊慌,反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布成一个圆形阵将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围在中间,因为他们明白,此刻保护主帅是最重要的。

前边我说过,玄甲兵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事实上作为骑兵部队他们最擅长的还是弓箭,所以这一次弓箭就是他们最好的防御武器。

开弓!放箭!整个过程都是一气呵成,在此期间,李世民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主帅的指挥,居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动作完成得如此干净利落,可见平时训练有素。

王世充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被玄甲兵用弓箭所击退,但是弓箭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弓箭用完了,就用长刀;长刀被打掉了,就用短剑;短剑折了,就用铁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