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第5/5页)

在这两位深刻了解清国国情的间谍看来,清国朝廷已经完全无法承担起代表“中华”的先进性。虽然他们曾经是先进的,战胜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政治一度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但现在他们同样腐坏了。清国朝廷自称继承中华衣钵,却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剿灭殆尽(文字狱),清朝的特权阶层腐朽堕落,全社会风气腐败,道德沦丧,全民无节操无骨气。“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肯致心”——如此腐坏堕落的朝廷,还好意思说代表辉煌的“中华”?必须由日本来代表!

在这一时期,日本间谍的报告书和政府文献中,他们对日本的称呼就是“中华”“神州”或者“天朝”。而荒尾精在汉口乐善堂的“党章”规定:先征服清国,再结合清日两国力量,实现黄种人的崛起,去对抗西方白种人的侵凌——“吾辈同志之目的,为了全人类首先必须改造清国,清国政府已经腐败,故我同志要协助汉民族之革命运动,使之成功,最迟于10年内改造清国,以期实现中日提携。”

这就是荒尾精为什么列出那些“统战”对象的条件。我们也一定还记得日军攻占安东后张贴的《告十八行省豪杰书》,它正是由宗方小太郎亲自起草的,目的也是一样,日本去“统战”这些“君子豪杰”,号召他们起来革命,推翻腐朽的清廷,一起去“驱除鞑虏,改造清国,恢复中华”。

间谍们的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军部和政府,在十年以后,以孙文为首的一群流亡海外的清国革命者得到了日本人的帮助,成立反清的革命同盟组织,他们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了。而间谍们对清国朝廷和社会的深刻认识,也给他们以及日本军人带来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日本人看来,他们入侵清国,是在拯救这个国家,他们不是在制造罪恶,而是解救清国人民——谁叫你们的政府不行?

如果我们不能了解这点,就无法理解战场上的日本军人为何从来不要命,“死忠”于他们的职责,也无法真正理解为何一直受到谴责的“强盗的逻辑”和侵略兽行,在日军中却有如此广阔的市场。

是的,面对一个腐朽的、已经落后于它的人民的清政府,日本人反而可以自认为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是的,当一个朝廷不作为,当朝廷无法代表底层百姓的根本利益和政府的先进性时,即使本国人民忍气吞声,其他国家的各色人等也会发现可趁之机。这种巨大的可怕性,恰恰是清国朝廷从来没有想到的。他们仍然在关起门来统治,而新的世界也恰恰不是关起门来驯化一批良民、追求表面繁荣就可以万事无忧了。

作为一个间谍天才,在提出强大的理论观点后,宗方小太郎提出了实际行动方案,概括起来就是“软硬两手”:先一手硬、后一手软。

宗方小太郎认为,国家的强大不能靠个人的勇武,更不是靠口水激情,也永远不要指望通过道德控诉就能战胜敌人,所以日本对清国需要硬的一手——实实在在的军事行动。

“清日之间,若无大战,则不能大和。故日本对清国人不必讲煦煦之仁、孑孑之义,一旦时机合适,日本军必须排除万难,攻陷北京,再进扼长江之咽喉,攻占江淮重地,断绝南北交通,使清国陷于至困至穷、万无办法之地,使清国政府和人民知晓真正之失败!”

清国幅员辽阔,疆土宽广,日本无法完全吞下,这一点宗方小太郎也考虑到了。他建议日军在侵占清国后,将清国分割为六大部分,实行统治:

1.东部沿海皆划入日本版图。

2.在长江以南迎明朝后裔,建立日本的保护国,镇抚民心。

3.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建立日本属国,寻关羽或者其他名人后裔为王位。

4.在西藏、青海两省立达赖喇嘛为王。

5.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选其酋长为各部落长,日本监视之。

6.大清的皇族和八旗子弟则回到东北地区,由日本监管。

在“硬”的手段成功后,就应该实行“软”的手段了,也就是“铁血之后再怀柔”。宗方小太郎再三提醒日本当局要注意这一点,“数亿清国之黎民待望仁政、仁人久矣”。战胜的日军要在占领地实行“仁政”,不能将战火延绵到清国人民的头上,不能屠杀清国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清国人民对日本的仇恨,实现日本对清国的长久统治。

宗方小太郎提出的“铁血政策”被日军很好地贯彻了下去,《马关条约》就是根据那“六块论”的战略意图来制定的。甚至多年以后,当日军攻入南京时,认为必须用强硬手段使中国人完全屈服,达到“万无办法”的境地,于是疯狂地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而宗方小太郎寄希望的“仁政”,无疑是与虎谋皮,日本军部罪恶的屠刀一旦出鞘,是很难再收回来的。

这就是宗方小太郎第一份总结性的情报报告——《清国大势之倾向》。宗方小太郎将他的第二份总结性情报命名为《经略长江水域要旨》,他提醒日本政府观察清国政局要注意长江流域,尤其要特别注意当时一个并不特别起眼的地方——湖南。

长沙正是汉口乐善堂第一个设立“支部”的地方。宗方小太郎预言:“今后主宰爱新觉罗命运的,必为湖南人。”他提醒日本当局,要“及时经营湖南,将来大清国中原鼎沸之时,如果湖南不能为我日本所用,至少也要让它不至与我为仇!英国数百年前就开辟湖南湘潭为商埠,并汲汲于经营重庆,难道没有原因吗?”

间谍们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问题也已经有了部分的答案,而日本间谍给出的答案并不是完整的,因为他们的观察视角也只能局限于清国社会和地方政府,还有一个地方是他们永远不可能到达的。

这就是皇宫。

在皇宫,一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阴暗事件一直在上演,它不仅是清日战争中清军溃败的根本原因,是清国“全民腐败”的源头,也是这个朝廷即将走向迅速衰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即将将整个清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就是——

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