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日之内数倍于甲午战争总伤亡:日军陷入生死局(第3/5页)

第一批工兵敢死队阵前列队,即将开跑,他们猫着腰,红着双眼,有的手里还拿着铁剪,死死地盯住百米开外的铁丝网,远处的日军炮兵朝阵地开炮,两侧的步兵以强火力朝俄军阵地里开枪掩护。“突击!”命令下达,他们同时往前冲,这个时候应该是铁丝网后面的俄军猛烈开火的时候,然而,俄军却并没有怎么开火,似乎是不想浪费子弹。

在那条“跑道”下面,是俄军事先挖好的尖桩陷阱,和密密麻麻埋下的地雷,日军工兵敢死队就在这里被摔死和炸死。原来,俄军的整套工事系统并不是从肉眼所见的铁丝网开始的,恰恰是从铁丝网之前那片看上去像“跑道”的地带开始的。当奥保巩的目光被层层铁丝网吸引,破拆铁丝网心切时,就正中了俄军的计,整队的工兵,以肉体为代价“人工清除”了俄军埋下的陷阱和地雷阵,这才破除了工事真正的第一道障碍。

奥保巩沉默了,他明白了眼前的俄军确实是最可怕的敌人:除了勇猛斗狠,还灵活多变;不仅牛高马大,还心细如发;不仅有效地利用了有利地形,还成功地估计了战场形势,甚至完全预估清楚了自己的进攻流程。他们的工事并不只是站在己方防御的角度来考虑的,更是步步精确算计了自己进攻的意图,从而以工事进行反制,这和甲午战争时期,那些只把工事看成是自己安全屏障的清军将领有本质的区别。

奥保巩认为他不能再坐镇后方指挥了,必须亲临第一线,一个军司令长官,以十倍之敌进攻,却被逼到连他都要亲自上前线,后面还跟着一堆高级干部,统统都要上前线!

奥保巩到达前线,亲自指挥和督战,日军再次发动攻击,而此时,俄军铁丝网之后的速射炮、机关枪就不再客气了,他们对着前进日军猛烈扫射,来多少就扫掉多少。日军反复突击了将近十个小时,一直从上午冲到黄昏,全军伤亡重大,精疲力竭,仍然没有什么成果,只能被俄军当成人肉靶子。终于有人顶不住了,建议先撤退,研究好对策之后再进攻。奥保巩不为所动,严令各师团:“排除万难,坚持进攻,直至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奥保巩已经想到一个攻下南山的方法,这个方法说起来很不光彩,那就是联系到开战以来俄军一贯的表现,他们似乎一直在尽量避免和日军近距离拼刺刀,只要某处打开一小个缺口,就会主动撤退。虽然奥保巩还不太清楚俄军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举动,但俄军的这个特点是可以利用的,只要调整战术,将大部分炮火和兵力专攻俄军防御较弱的一侧,不计损失和伤亡,打开了缺口,就能寄希望于南山俄军会像金州城里的那些俄军一样,主动撤退!

寄希望于敌军主动撤退,这确实不太光彩。

根据南山阵地的坚固情况,仅仅依靠陆地上的火力是无法打开缺口的,奥保巩想到了正在旅顺港口外的东乡平八郎,请他从海上支援。东乡平八郎接到请求后,立即派军舰驶进金州湾,从海上向南山发炮。现在,除了陆军,联合舰队的海军也加入了战斗,陆海两地的炮火都集中在俄军相对较弱的一侧阵地,不分岸炮舰炮,连续不断地猛攻,这一侧的缺口终于被撕开了!

奥保巩的猜测并没有错,缺口撕开后,俄军并没有节节抵抗,他们又弃阵地而走,如此强大的工事就这么放弃了,连奥保巩都感到可惜。

5月26日晚,奥保巩率军占领金州,然后继续向大连湾边的青泥洼(俄国人称“达里尼特别市”,今大连市)挺进,后撤的俄军在这里又没做过多停留,很快放弃了抵抗。5月30日,奥保巩率军占领青泥洼,获得了一个大连湾边绝佳的后勤中转基地。

接下来,从青泥洼再往南边的大海,就是旅顺军港,它和奉天(今沈阳)是沙俄陆海两军在满洲最重要的两个基地,奥保巩不计代价拿下金州,其实只是为了攻克旅顺而打的“前哨战”。陆战打响之前,睦仁和大本营已经根据俄军的情况,制定了陆军的战略,那就是先令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出现在旅顺的后路,奥保巩率领第二军从金州出现在旅顺的正面,然后派出第三军在旅顺附近登陆,三个军以包抄之势向旅顺推进并合力攻下旅顺,然后再去包抄奉天。在摧毁这两方面的俄军后攻入俄国本土,迫使俄国主动求和。俄国有几百万陆军,可以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向满洲不断增兵,日本陆军只有几十万,财力薄弱,拖是拖不起的,只能采取这样速战速决和长驱直入的战略。

但奥保巩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旅顺的攻击就只是打完了这个“前哨战”,他将再也没有机会去进攻强大的旅顺要塞。

旅顺俄军的恐怖实力

旅顺要塞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攻的要塞,因为最难攻,所以满洲俄军大批高级将领都在这里。在尼古拉二世的领导下,俄军的将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宫廷派”,他们要么出身皇族或者贵族,要么是尼古拉二世的心腹宠臣,天然是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的,为尼古拉二世占据着军方高级职位,因而一般对打仗没什么兴趣,只对发财和享乐比较感兴趣;而另一类是“军功派”,因为在实战中积累军功才成为将领,他们才是真正厉害的人物。

在旅顺,这两类将领都有。

首先是“宫廷派”的代表人物阿列克谢耶夫,种种资料显示,他是当年尼古拉二世皇爷爷的私生子,也就是尼古拉二世的皇叔,他被任命为俄国远东总督(欧洲人把离他们近的东方称之为近东,然后依次为中东、远东),统管着包括满洲在内的远东一切军政大权。但这位总督既不会骑马,也指挥不了军舰(晕船),唯一热衷的就是喝伏特加、看歌舞剧,由于身材很肥,脂肪很多,又是皇族,所以在俄军中私下里享有“280磅圣肉”(250斤)的美誉。他坐镇旅顺实际上是替尼古拉二世维护一下在远东的统治和管理发财事业的,对作战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日军进攻金州时,总督大人只关心青泥洼所有的伏特加运到旅顺了没有,所谓“即使要打仗,生活品质也不能降”啊。

总督的下属是俄国关东军(山海关以东)总司令斯特塞尔。好吧,这个人并非皇族亲贵,而是真正出身军界,按理说应该很厉害了。不过,他能攀得上皇叔这根高枝,也只对如何发财以及如何使皇叔满意比较感兴趣,成功地成为了皇族的附庸,实际上也属于“宫廷派”。金州之战时,斯特塞尔一直待在他在旅顺的豪宅中,从未上前线,只是发了一封电报“建议”前线使用一种炮来打击日军。接到电报的俄军前线干部在军火库中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才发现总司令大人说的这种炮并没有配备到金州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