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人袁天罡的惊天预言(第2/4页)

杨夫人马上把袁天罡请到家里,细声问道:“大师可不可以明示。”也就是想让他看看到底哪个孩子是贵子?按照当时的习惯,先看的是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就被拉出来了,袁天罡看了看,说:“这两个郎君长相不错,以后是个保家之子。”

接着,杨氏又把大女儿叫了出来,也就是武则天的姐姐,后来的韩国夫人。

袁天罡又看了看,说:“这个小娘子生得倒也不错,以后肯定是个贵夫人,可惜将来不利其夫。她自己将来有可能大福大贵,可她的丈夫却捞不着半点便宜,是个克夫的命。”

轮到武则天出场了。因为盼儿心切,武则天当时被父母打扮成男孩模样,一身男孩的行头,发髻向后扎起来,看上去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倒也精神抖擞、气宇不凡。

袁天罡一看武则天的模样,脸色骤变,很快又恢复镇定,无奈地摇了摇头,憋了半天说了一句话。你们把孩子放下来让她走两步看看。

女娃娃从奶妈的怀里秃噜下来,在地上四平八稳地走了两步,像模像样,龙骧虎步。小家伙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袁天罡。自始至终,袁天罡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女娃娃。他的脸上虽然写着难以置信,可还是一声叹息。他说:“这个郎君生得是龙睛凤颈,一副大福大贵的样子,他怎么会是个男孩?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必为天下之主。”

袁大师这句话让人费解,他既然认定武则天是男孩,却还说,如果这孩子是个女娃娃,将来必为天下之主。女娃娃为天下之主,这句话本就荒谬之极。一切如果,皆是假设,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

就算没有袁天罡相面,凭着武则天后来取得的光辉事迹,在她出生这件事上做点玄而又玄的文章也符合史家的春秋笔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始终没有走出兴亡的铁律,但这种玄而又玄的宿命论却一直大有市场,追捧之人也不在少数。

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生在高干家庭的武则天像同时代的所有官僚人家的女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的生活。她似乎并不像同时代的官家小姐,养在深闺,学做针线女红。

她跟着父母东奔西走,让她有了更多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她比一般的少女多走了一些路、多读了一些书、多了许多人生经历。

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喜欢文史,不擅女红,家庭的耳濡目染,母亲的言传身教,必然对武则天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武则天也像母亲一样喜欢文史。爱好文史会让人在审视现象时有一种宏大壮阔的视角,不拘泥于小儿女的方寸。

杨氏共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就是日后的韩国夫人,次女为武则天,下面还有个妹妹,约比武则天小一岁。仕途得意,儿女满堂。做男人做到这一步,武士彟可以算是功德圆满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唐高层政局发生了变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悍然发动震惊中外史册的玄武门事变,除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位成功。

在武德一朝官运亨通的武士彟,只是在事变后短暂地回京述职,终贞观一朝,他都一直在外地任职,再也没有返回长安做京官。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武士彟与高祖李渊关系密切,成为李世民的心头大忌。从武士彟顺畅的仕途可以看出,作为太原最早的从龙功臣,一直深得李渊的爱护。

李世民武力夺嫡之后,将主要精力用于权力集团内部各派系的政治和解。

前任皇帝身边的红人,就算不是自己身边的衰人,但是要想再挤进帝国的权力中枢,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唐建国后的前八年,武士彟一直过着京官生活,从第八年起开始履职外官,他共做了四任外官,直到去世为止。

他的第一任外官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在扬州待了一年半时间,又转任豫州都督,又是一年半时间,改任利州都督。他在利州的时间比较长,有三年多之久,直到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任命为荆州都督。武士彟在荆州四年,直到贞观九年七月病逝为止。

从今天的地理概念来看,扬州在江苏,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荆州在湖北,并州在山西。由于武士彟过着四处为官的漂泊生活,武则天也就追随着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少年武则天的生活大抵如此。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天并没有给武则天过这种平淡生活的机会,她的幸福童年在12岁时戛然而止。她的生命,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3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因病去世,武士彟闻知旧主的死讯,内心悲痛不已,没过多久也呕血而死,到另一个世界追随自己的主子去了,享年59岁。

大树一倒,母子几个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停放了七个月,没能及时归葬故里。

太宗李世民后来还曾对武则天说,武士彟病重时,他曾派医官前往诊治,因故受阻而返。足见他是很在乎这位忠臣的。为了褒扬先进,太宗过问了武士彟的丧事,虽然没有恩赐陪葬郿县高祖的献陵,但追赠了礼部尚书,命地方官府主办丧事,归葬文水。还命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监护下葬事宜。

这个待遇,虽不十分隆宠,但也还算荣光,跟武士彟生前的地位差不多。

自己的男人撒手而去,杨氏就这样成了寡妇。然而,武士彟坟上的土还没有干,元庆、元爽二人便纠集武士族人联合排挤杨氏母女。万般无奈之下,新寡的杨氏夫人只好带着三个女儿扶柩回到了并州老家。武士彟安葬后,杨氏率女儿在文水武氏旧宅栖身,缁衣素食,诵经念佛,为亡夫守孝。

跟随母亲回到并州后,武则天原来熟悉的那个简单的核心家庭一下子变成了钩心斗角的联合家庭。父亲死后,家里原来潜藏的各种矛盾一下子爆发出来。杨氏来武家之后,只生了三个女儿,其实是无所谓争夺爵位的。

武士彟娶杨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抬高自己的门户地位,以婚姻和仕途作为家族立门户的手段。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和士稜、士让、士逸的妻室,均娶于武氏家族发迹之前,她们的出身,大概也就是晋阳土著之类,根本无法和杨氏相比。

杨氏下嫁到武家之后,自然带来相当的优越感和逼人而来的气焰,在武氏子弟看来,这种优越感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但在武士彟活着的时候,武氏兄弟即使有再多不满,也是有所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