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宫墙深深深几许,凋零了花样年华(第2/3页)

如果与另一才人——徐才人相比较,可以看出武则天在后宫这12年当中所处的尴尬境遇。徐惠,这个在李世民称帝那年出生的湖州女子,其父徐孝德曾经是果州刺史。徐惠是天生的才女,据说生下来5天就能说话,4岁就通晓《论语》和《诗经》,8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此女以给太宗上“用兵和营建”的名疏而在史册上留名。

其父想试试女儿的才情,让她模仿屈原的《离骚》作一首诗。这个小女孩思忖片刻,吟出“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的佳句,直抵屈子的内心世界。《全唐诗》还收录了这首诗,给予徐惠很高的评价。

作为一枚鲜嫩的花蕾,徐惠的才情在入宫之后有了展示的机会。她识书文、通韵律、懂书画、善歌舞、解君意,让失去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甚是欢欣,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后宫中享受三品官员待遇的妃子)。

一次,徐惠侍寝时姗姗来迟,唐太宗等得有些窝火。“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全唐诗•进太宗》)徐惠出口成章,用一首含情脉脉的诗词就软化了君王的火气。

贞观末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多次兴兵征伐高丽,民怨滔天。徐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上书《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极力劝谏太宗,不要好事征伐,劳民伤财。谏书分析精辟、说理有据,太宗看后深以为然,于是,罢战休兵。

太宗死后,徐惠悲痛难抑,以至于因悲成疾。即便如此,她一直不愿意服药疗疾,甚至在弥留之际还说:“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她追随李世民而去,时年仅24岁。高宗李治为父亲的这位妃子所感动,把她追谥为“贤妃”,并按照她的临终遗言,将其葬于太宗皇帝的昭陵,也算了却了徐惠永远把自己交给李世民的夙愿。

徐惠和武媚同时被召为才人,可是武媚在太宗李世民活着时,再无提升。而徐惠不久就被晋升为充容。充容,九嫔之一,正二品,高才人三品。武则天直到高宗时,从感业寺返宫,大幸之际,才升为昭仪,成为九嫔之一。武氏比徐氏还要年长三岁,徐氏在太宗宫中的时间也比武氏要短,但徐氏受到的礼遇却要远远超过武氏。

从武则天的角度说,她不应对唐太宗李世民过分迷恋,而是非常之怨恨。当时的她正处于年轻女子对年长成功男性的崇拜期,虽然她侍奉了李世民这个一国之君,看似无限荣光,可是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将自己交付给一个只把自己当作享用美色的工具,对自己不专一的男人。

对于太宗李世民来说,一切皆是权力使然,是天经地义的,是武则天无法改变的命运。所以像武则天这样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又如何不对太宗皇帝心生怨恨呢?

从时间上讲,唐太宗还没有归天,武则天已移情于他的儿子高宗李治,这也充分说明她并不是忠于唐太宗的,爱情应该以互相忠于对方为前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谈爱情?

 “宫墙深深深几许”,宫墙中别无选择的武媚娘对唐太宗是没有爱情的,只有粉丝级别的敬仰。她只是怯于帝王的威严。他对于她只是一个传说,爱情应该是有温度的,而传说只是遥不可及的冰冷。

3

  武则天入宫时即被封为才人,起点不算高也不算低。这真是一个既给人希望,又让人感觉到失望的角色。作为一名才人,她要有文才,懂音乐,会骑马射箭,能伴君王笙歌宴乐;还有天赋的惊人的美貌,必然也就有同等程度的野心和渴望。

既然要负责帝王安寝,难以想象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临幸,或者这就是赐号“武媚”的由来,但对于太宗李世民来说,武媚不过是他随手掐下又随手扔掉的一朵花,不曾有丝毫的怜惜和留恋,当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言。

按照大唐的后宫制度,有贵、淑、德、贤四妃为正一品,昭仪为首的昭容、充容等九嫔为正二品,名额均有限定,一旦满员就是再受宠也只能在后面排队拿号头,能不能拿到很难说。武媚受封为才人正五品,位在四妃、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之下,属中等偏下。

后宫人满为患,想要出头太难了。这些嫔妾都是有一定职务在身的,在制度上称为“内官”。才人是内官之一,位正五品,主要工作是安排宫中宴会和修习,处理宫中女性蚕丝防治政令的妃嫔。这一职务既然与宴乐有关,所以需要美貌而有才的人来充任。武媚处理事情的才干及支配、自主的性格,很可能就是从中磨炼出来的,毕竟她在这个位置待了12年。

太宗李世民非常看重女子的才学,宫中也有文学馆、教坊等读书习艺的地方。武媚后来经营权力,表现出了过人的学识才干,应当不仅是入宫前学习的结果,长期的宫中学习和磨炼,才是她实现自我提升的主要原因。 

唐宫里培养后宫新进女官(才人为正五品)的“学宫”有两处:一是宫教馆,收教馆博士教育女官的算学、书法、音乐、美术和职掌知识、才艺等,类似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文学馆,由儒学博士掌教经、史、子、集、老庄、文赋词章和吟咏等,类似于人们说的基础知识。此外,还要由官高一级有经验的女官教习侍奉皇上和后妃的一些具体做法、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课。 

武媚聪明好学,自幼便受过良好的教育,入宫年龄尚小,还没有产生靠“争宠”向上爬的思想。父亲去世后她看人白眼生活,如今进入大唐宫室,一切感到丰富、有趣,宫里的学习条件和书籍比家里优越多了。 

武媚孜孜不倦,如鱼得水。武媚读书多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喜欢有韵的文章,《诗经》、古风、词赋她都极爱读。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的词赋,她读得很熟;曹操父子的诗文她也很喜爱。 

在宫馆学习的过程中,武媚遇到了同做才人的徐惠,是一个聪明可爱、婀娜娇柔的小女孩。但徐才人对学习也极有兴致,幼年时就会写文章,才名出众,被太宗宣进后宫。还听说徐才人常为太宗的妃子代撰诗文,以取悦太宗。武媚少女心性,对徐才人的表现不服气,犹如班级的优等生,不服气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所以,她很下功夫,同徐才人比着学。

很快,武则天的才情也在宫中传开,她模仿《诗经》写出了祭祀和宴饮的宫廷词章,还给词章配上宫廷乐曲,在祭祀、宴饮时由宫中的乐队演唱,酣畅淋漓,宫内纷传她的才艺,她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