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厚厚的罗帐后,一双猎鹰般的锐利眼睛(第3/3页)

已然失宠的萧淑妃更是妒火中烧,她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先前斗不过王皇后,那是因为王皇后背后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如今自己一个出身名门世家的清白女子,居然抵不过一个先皇剩下的女人。在萧淑妃眼中只有两种情绪在闪动:失望以及仇恨。

就连一向将武媚娘视为自己人的王皇后也不由得心惊,要知道没有孩子始终是王皇后心头难以摆脱的致命伤。她听从舅舅中书令柳奭之言,收养后宫宫人刘氏之子陈王李忠,同时外朝联络长孙无忌等人请立李忠为皇太子。

这一年,李治也不过25岁,按说没有必要这么早立太子,可是为了给长孙无忌面子,更是为了报答皇后收留武媚的缘故,高宗皇帝还是同意了。随着皇子李弘的降世,唐高宗对武媚娘的恩宠加剧。

在后宫的一角,武媚娘躲在厚厚的罗帐后,她的眼睛从此也像寻觅猎物的雌虎,对外界的政治动向,发出闪闪的光泽。这一事件,也使她深切地感受到:虽然身为皇子若得不到太子的地位,处境还是相当危险。即使被册立为太子,也可能被从宝座上拉下来。

每每此时,她都会低下头久久地注视着刚满周岁的李弘,陷入沉思之中。有人推测,“李弘”在当时是道教的一个谶语,暗藏杀机。

魏晋南北朝以来,天下战乱频仍,瘟疫流行,老百姓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道教在全国流行开来。为了收揽人心,它到处宣传早晚有一天,太平盛世会降临的。而太平盛世的降临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太上老君降临凡世。而老君的化身,就叫作李弘。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李弘出生了,就意味太上老君出世了。后来的好多次起义都是打着李弘的旗号发动的,因此李弘的政治意义在当时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武媚娘从小熟读文史,对此不可能一无所知。她和高宗皇帝给儿子取名李弘,显然有她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个名字包含着她对孩子的无限期望。既然太上老君就是李弘,那么自己就是太上老君的亲娘。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念头,梦里都能让人乐开了花。

在进宫后的头三年的时间里,武媚娘几乎什么事也没有做。她只是忙着讨好皇帝,讨好皇后,为皇家不停地生儿育女。作为商人女儿的武媚娘懂得营销,更懂得投资,她知道这些儿女就是她将来的本钱,就是她参与后宫斗争的利器。

继李弘之后,武昭仪又马不停蹄地生下长女安定公主和次子李贤。 

经过三年时间的经营,这时候的武昭仪,已经不再是那个担心随时会被人踢出局的侍女了。她不仅成功地站住了脚跟,且成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天子宠妃,她获得的宠爱和信任,后宫之中已再无一人能够匹敌。身份的不同必然带来心境的转变,明慧如她,野心如她,又岂甘心终老于妾室之位?

在武昭仪平静而温柔的微笑里,一场即将震动整个后宫乃至朝廷的风暴,正在不动声色地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