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的大唐,令人不寒而栗(第2/3页)

吐蕃兵像浪潮一样一层又一层卷过来,刘审礼虽然是个弄潮的好手,勇不可挡。可最后还是身中数箭,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当了俘虏。

吐蕃的统帅论钦陵的确是个战场上的妖孽分子,嗜血头狼。这边干掉唐军先头部队,那边掉转马头,直接就冲向了李敬玄。

李敬玄还在后面按程序办事,谁知道吐蕃根本不吃这一套。听说刘审礼做了人家的俘虏,李敬玄又气又恼。吐蕃兵风一般地卷袭而来。

李敬玄慌了,领着军队一口气逃到了承风岭。在逃命面前,人人都能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吐蕃兵一看唐军在高原之上也敢和自己飚速度,那就发力追,直追到对方缺氧。

高原地带,本来就没有方向坐标和地理参照物,跑到哪儿算哪儿。可跑来跑去,李敬玄感觉自己还是在吐蕃的大口袋里挣扎。眼看李敬玄真的就要悬了,难道李敬玄真的要战死在这荒原僻壤。

在承风岭下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大沟,成就了天然的防御工事。李敬玄急忙命将士守住大沟。论钦陵则率吐蕃兵在对面高山上安营扎寨,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逼住唐营。

李敬玄绝望了,真的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

绝望并不是一个绝望的词,因为还有绝处逢生。绝处逢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突发事件;二是有天外来客出现。李敬玄等来的天外来客是唐左领军员外将军、百济降将黑齿常之。

李敬玄瞪着对面山头的吐蕃大营,两眼都要滴出血了。也就在这时候黑齿常之站了出来。你给我挑500个兵,这500个兵,都要不怕死,左手拎着自己的脑袋,右手拎着砍刀。

月黑风高杀人夜,黑齿常之率领这500人的敢死队,夜袭敌寨。吐蕃兵毫无防备,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唐军会主动发起进攻。

吐蕃兵一时被这500人的敢死队冲得大乱,论钦陵是打过大仗硬仗的,知道对方在搞突然袭击。只要稳住阵脚,就能把对方小股部队干掉。

黑齿常之宛如黑夜煞星,露出他狰狞的黑齿,生生地扯出了一道缺口。李敬玄带着大军徐徐而退,进入鄯州。

总算安全着陆了,比较下来,还是当宰相比较好混,两天一张奏折,几杯茶就混过去一天了。李敬玄有惊无险地搞了一次西域半月游,丢人现眼地回来了。

这时刘审礼的儿子刘易从跑来找高宗皇帝要爹,刘易从是个大孝子,听说父亲被吐蕃俘虏了,当时就昏了过去。醒来后,自己把自己捆了个结结实实,哭着跑去向高宗要爹。这里没你爹,你爹在吐蕃人手里。

刘易从请求入吐蕃去交换人质,把自己的亲爹赎回来。

高宗也是实在人,这时候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好恩准他去吐蕃“省亲”。等到孝子刘易从心急火燎地赶到吐蕃,刘审礼已伤重身亡。

刘易从痛不欲生,昼夜哀号,天地为之动容。吐蕃人也被感动得落泪了,他们也很内疚。孝子刘易从是光着脚背着父亲的尸体,一路走回大唐的。

这次唐军没有把面子和里子都输光,要感谢一个人——黑齿常之,因此将其封为左武卫将军。

这次唐军差点把面子和里子都输光,要感谢一个人——李敬玄,因此将其贬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刺史。

他不想去,皇上和刘仁轨偏让他去,他找谁说理去?李敬玄也有自己的满腹委屈。

此外,还有一位监察御史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在李敬玄被吐蕃土狼撵得像兔子一样在高原乱窜的时候,他召集了那些逃亡的兔子,并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稳住了军心。不错,有胆有识。高宗皇帝也给他安排了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宣谕吐蕃,就是让他去做吐蕃人的思想工作,把我大唐的外交政策向对方讲透,要和平外交。

实践表明,娄师德是可以信赖的。娄师德走进吐蕃大营的时候并没有遭遇兵锋。论陵钦的兄弟赞婆,用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这位东土大唐来的使者。宾主双方互赠礼品,在友好的气氛中亲切交谈。

谈来谈去就一个中心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大唐、吐蕃一家亲的光荣传统。

娄师德曾经是御史,御史是吃哪碗饭的?御史上朝通常就干两样事:。用笔记录,用嘴巴说(开辩或者开骂)。娄师德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唐蕃一家亲的必要性。赞婆听得很是激动,也表示赞同。

那时候吐蕃根本没有与大唐和平相处的诚意,就算和谈成功,也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顶多一年。

2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不安分的吐蕃再次袭扰,黑齿常之领兵击退。皇帝立刻将其升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实践再次证明,高宗皇帝这次又用对人了。作为一把手,用对人很关键,用不对人很失败。

此后数年,大唐对付吐蕃主要就靠这位国际友人黑齿常之了。黑齿常之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黑齿并不可怕,怕的是两军阵前不敢露出锋利的獠牙。

战场上会杀人的猛将多如牛毛,但擅用兵的将军却屈指可数。到最后,会杀人的猛人被更猛的猛人砍死了;擅用兵的猛将却笑到了最后,活在了人们的心中。黑齿常之属于后者。

他很快就发现河源是唐蕃双方必争之地,必须死守,死了都要守。但问题是这里天高地远、交通条件落后,供给困难。士兵的吃饭问题解决不了,死守就成为扯淡的空话。

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黑齿常之筑起了烽火台戍所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年收粮五百余万石。

往年的河源处处是荒山,没有人烟。如今的河源与往年不一般,又打仗来又生产,是西域的好江南。

河源防线的军粮自给自足后,唐军干活更有劲了,砍人更卖命了。一个猛将带领一帮猛人死死地挡住了吐蕃向东进军的脚步。那个被娄师德说服教育后,闭门思过了一段时间的吐蕃将军赞婆,不甘心就这么被黑齿常之生生压制在这里。

他也率领三万人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县恰卜恰河)屯田,播种、施肥、收获丰收的果实。他们居然掀起了农业学河源的热潮,从将军到士兵人人放下屠刀,拾起镰刀,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汗如雨,劳动最光荣。

两军在战争的前沿地带抓革命促生产,忙得不亦乐乎。开耀元年(公元681年)五月,黑齿常之主动出击!唐军精骑万余夜袭吐蕃兵营,又是夜袭。一通黑仗下来,唐军斩首二千级,缴获羊、马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