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密疏(第2/2页)

“这几人,荒唐糊涂!”

给王家屏几个下了定论之后,申时行拿过纸笔,开始书写密疏。

以前隆庆和嘉靖虽然不大见外臣,阁老还是常见的,今上却是连阁老也不见,真正能常见到皇帝的只有太监,申时行等闲也见不到皇帝,这一次大起风波,万历也没有召见阁臣的意思,中外消息不通,申时行都快忘了万历长啥样了,他只能用密疏的办法与这个皇帝门生沟通,效果倒也还不错,毕竟密疏不入档不流通,只有君臣二人可以看到,算是可以说几句体己话的好办法。

“臣亦不以黄大成之举为然,邀名卖直,甚为可恶,此番公议奏疏有臣的姓名,但臣在外勘察皇上帝陵,未在京中,是以此事竟毫不知情,伏请皇上明鉴……”

写完之后,申时行细细的封好套封,吩咐人道:“将这奏疏送到内廷,由乾清宫的御前牌子接了才可。”

“是,阁老放心。”

内阁之中,首辅身旁自然是有时刻有效力奔走的人,总不能叫首辅走到乾清门前递奏章,文渊阁和六科都给事中都在内廷办事,但仍然算是外朝的一部份,对内隔着好多道宫门,后世一个历史爱好者可能对明清皇宫如数家珍,但当时的人哪怕是首辅也不一定知道怎么走到乾清门前,都是一样的堂皇建筑,高大巍峨,给人皇权的强大威压,加上遍布的锦衣卫和旗手卫的校尉,力士,穿着皮白靴的小太监到处奔走,这样的地方自不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在内阁多年,连东华门西华门也没走过的也不在少数,更不必说进乾清门,深入大内了。

那人拿了密疏离开,申时行颓然倒在椅中,感觉不胜疲惫。

这一阵子时间以来,朝廷政务颇多不顺,军事上倒是显的十分顺利,但九成以上的军功是辽阳带过来的,辽镇上次把大宁都司故地又丢了个精光,倒是听说杨绍先急了眼,带着下头将领誓要将前番大败的局面给扭过来,但不管现在辽镇怎么做也赶不上辽阳的光采,想到这里申时行也不觉感慨,十年之前辽镇和蓟镇是九边双雄,戚继光和李成梁彼此抗衡,堪称双壁,现在一老一死,辽镇和蓟镇光采不在,一切荣光,都归了辽阳的张惟功,这在十年之前,根本叫人很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