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潼关大战(21)(第2/2页)

如此一来,后世帝王,又有谁敢轻言收复燕云,更何况赵桓也就是刚刚从危机中脱身罢了。

半响过后,张浚方勉强一笑,向皇帝回复道:“愿陛下善始全功,小心谨慎才是。”

“卿的意思朕明白,不过朕的报负,朕看卿现下还不能明白。”

赵桓也不与这些臣子计较,只是轻言淡语,将此事揭了过去。又向张浚问道:“潼关、张俊所部,可有消息传来?”

张浚并不答话,向着枢密同知王野略一示意,对方立刻上前,躬身奏道:“臣一直在枢密静等消息,傍晚时分,潼关赵使相传来消息,潼关驻军听得陛下命令,并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关城对面,敌人也并没有什么异动。臣已拟了回书,命人星夜送回,将长安情形报与赵使相知道,让他可以相机行事。”

赵桓点头一笑,答道:“不错,你做的很好。”

王野又道:“至于张浚所部,却是尚无消息,臣已多派人手,赶往延州各处,务要寻着张部,明白回报。”

提起此事,张浚与王野等枢府官员,都是面露忧色。张俊是统兵大将,几万敌兵过境,不可能真正瞒过宋朝兵将,只是求个兵贵神速出奇不意罢了,长安一战已经几天功夫,加上敌人当初过河时也必有消息,而张俊所部距离并不很远,应该早就知道消息,星夜来援才是。就算兵马被河东的敌人拖住,也该有信使前来,使得皇帝放心。结果这几天来,不但寻不着张俊所部的踪影,就是连个使者也没有,却不得不使枢府上下极为忧心。

见他们如此,倒是赵桓主动安慰,只笑道:“张俊才能虽然并不出众,也是老行伍了,几万精兵在他手中,金兵主力又多在潼关附近,这几万人刚在咱们手里吃了亏,他那里能有什么事。左右是被拖住了,信使又出了麻烦罢了。”

说到这里,他却是皱眉道:“曲端的信鸽不知道弄的如何了……”

话音未落,却听得有人仓皇大叫,惊道:“快请官家出来暂避,城西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