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后垂帘,光绪紧张(第2/5页)

真正给了光绪帝父爱的倒是他的老师翁同龢,在光绪六岁时,慈禧为他挑选了一个老师,此人便是同治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中过状元,学问精深,为人严谨,是最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

翁同龢对学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但是这对师生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慈禧也经常过问光绪的读书情况,翁同龢也不隐瞒,实话告诉她,有时候光绪读书走神,心不专一。慈禧听说后,晚上回去必定责骂光绪,光绪是个心灵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慈禧一责骂,他往往整个晚上都在伤心哭泣。

到了第二天,翁同龢给他授课时,光绪居然凄然落泪。翁同龢大惊,他没想到光绪心里会有这么多的悲伤,小小年纪居然如此伤感,他从心里十分可怜这个小皇帝。每每这时,翁同龢不会勉强光绪读书,而是抚摸他的脑袋,安抚他,让他不要伤心,不要想太多,说太后也是为你好之类的话。

翁同龢与光绪的交往长达二十三年,期间,如无要紧事,翁同龢一般每天都会见光绪,君臣关系宛若父子。可以说,光绪帝的人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翁同龢的影响,在光绪帝的童年和青少年,皇宫中他唯一信任的人也是翁同龢。

翁同龢也知道,光绪虽然是皇帝,但其实是个没人疼的可怜孩子,自己既然当了他的老师,除了教他学问之外,也应该多给他一些关爱。翁同龢自己没有儿子,在心里他也确实是把光绪当成自己的儿子。

光绪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最怕打雷,读书的时候,如果碰到打雷,都会吓得跳进老师的怀里。翁同龢就抱着他,安抚说:“别怕别怕,很快就过去的。”

翁同龢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他给光绪慈爱是好的,但没想到让光绪在心里对他形成了一种依赖,这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都是不好的,更何况是一个帝王。一个帝王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是很难做成大事的。

这说明翁同龢在教育上出了问题,他教给光绪知识和学问,却没有教他如何独立,成为一个刚强的君主。慈爱过多有时候反而不好,一旦翁同龢生病了,不能过来,光绪就思念深切,还派人去问他病情,说自己特别想念老师。翁同龢看到皇帝如此重感情,抱病前去上课,看到翁老师来了,光绪才感觉心情好转。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光绪心里极度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翁同龢善良可亲,为人正直,让他感觉很安全,值得信赖。师生之情逐渐被一种类似于父子之情替代,这是一个离开父亲的孩子正常的心理诉求。

在光绪童年和少年时,几乎是一天也离不开翁同龢。有一次,翁同龢要回乡扫墓,安慰了好半天才说服光绪,让他不要难过,老师很快就回来。光绪流着眼泪说:“你一定要早点回来啊!”

光绪十二岁时,慈禧任命翁同龢为军机大臣,翁同龢显得更忙一些。除了要教光绪课程,还得去军机处上班,参与国家大事。翁同龢经常教光绪如何审阅奏折,如何处理政事,日积月累,光绪对政治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他揪心的是,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需要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光绪的使命感就是在这时建立的。

光绪十年(1884年),翁同龢将光绪两年来写的四篇政论裱糊起来,作为收礼献给慈禧。慈禧认真地看了论文,颇为自豪,这些政论虽然文笔幼稚,但其中不乏一股励志图强的精神。

亲政以后,光绪也时时不忘去上书房向翁老师请教。翁同龢虽然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但是思想并不保守,甲午战争之后,他清楚地看到,如果不学习西方,中国必定会落后。

戊戌变法时,翁同龢在背后力挺光绪,但这场变法最终胎死腹中。光绪的势力还远远不足以和慈禧抗衡,变法流产之后,翁同龢也被罢官。

翁同龢回乡前,光绪为他送行,师生二人热泪盈眶,相拥大哭。翁同龢回乡后,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一旦慈禧从京城发出自裁的谕旨,他便立即自杀。幸好慈禧倒也没有除掉他的意思,1904年7月3日,翁同龢在老家常熟病逝。

临终前,翁同龢口占一首诗,希望光绪能发愤图强,将来振兴中国:

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权术太监李莲英

光绪进宫后,贴身太监是王商,在我们印象里,太监都是一群心理阴暗的小人。其实不然,太监中也有很多好人,这个王商就是一个不错的太监。

他对光绪照顾得很周到,当然他不可能进入光绪的心灵,像翁同龢那样照顾光绪,他的身份毕竟是奴才,不可能跟主子的关系过于亲近。王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光绪的饮食起居,甚至比光绪的乳母还要周到。

但是,在这个宫里有一个太监权势熏天,这便是总管太监李莲英。安德海死后,李莲英善于揣摩圣意,很快就取代安德海成为总管太监。

李莲英这个人阴险刻毒,长相猥琐,但很会做人,他知道在这宫里只有慈禧太后才拥有绝对权威,只要靠紧了这棵大树,自己就可以为非作歹。

光绪刚进宫就跟李莲英不和,那时候光绪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怕李莲英,光绪很直接对李莲英说:“你这个人怎么长得这么丑?难看死了,你快别出现在我面前,我很怕你这长相。”

李莲英一听,表情凝固了,虽然对方是个小孩子,但毕竟是皇帝啊,皇帝讨厌自己,将来长大了可要修理自己了。像李莲英这样阴险的小人,宫里没人敢得罪他,光绪一个小孩得罪了他,他都要报复,何况是其他人。

李莲英的报复方式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在慈禧面前说光绪这不好那不好,让慈禧责备光绪。李莲英还经常指责翁同龢和光绪师生,说翁同龢不好好教书,光绪也不好好学,实在有负老佛爷的厚望。

很多时候,光绪受到慈禧的责骂,其实是李莲英挑拨的,当时光绪年幼,怎么知道人心这么险恶。

从此以后,李莲英就是光绪的死对头,光绪真没想到,一个太监居然能让自己这个皇帝不得安宁。后来慈禧发动政变,废掉光绪,也有李莲英的参与。

李莲英是一个权术高手,他就像慈禧的一个影子,他的所作所为事实上反映了慈禧的利益。作为一个奴才,李莲英对慈禧忠心不二,慈禧也对他极为放心。随着李莲英权势膨胀,朝野上下开始不安,大臣们担心宦官干政的事情会出现在大清朝,纷纷上疏,请求慈禧能够抑制李莲英。

李莲英是慈禧的一把利器,她怎么可能因为大臣们的一番话舍弃这个利器。事实上,随着光绪的成长,他已经感觉到李莲英就像一个难缠的梦魇,感觉到这个李莲英比“亲爸爸”还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