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孙袁斗法

孙中山看袁世凯称病不来南京,便派了一支阵容豪华的队伍去北京请,这支队伍里有蔡元培、宋教仁和汪精卫这些名人。袁世凯当然很礼貌地接待了他们,至于说到去南京的事情,袁世凯表示自己也很想去南京跟孙先生共谋大局,只可惜现在北方的局势不是很稳定。

南京北京之争

1912年2月13日是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这一天也是中华民族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第一天。

京城里一片喜庆的氛围,老百姓们纷纷收起龙旗,奔走呼告:“改朝换代了,以后太平了,不用再打仗了。”

第二天,便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做准备。这个年对袁世凯来说可以说是三喜,一喜春节快乐合家团聚,二喜民国建立,三喜自己就任第一届中华民国大总统。

就在袁世凯乐呵呵地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时,从南京发来的一份电报让他脸上浮现了一层阴霾。电报是唐绍仪发过来的,上面说孙中山已经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但却对袁世凯有许多限制条件。

孙中山给袁世凯戴了三个紧箍咒,第一个紧箍咒是临时政府必须建都南京,为何要建立在南京?孙中山说这是由各省代表选出来的,你袁世凯既然赞同共和,就应该支持民意。

我们来说说其中的内幕吧,孙中山这么做纯粹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南京是同盟会的大本营,北京是袁世凯的大本营,让袁世凯来南京等于是把猛虎关进笼子里。孙中山所谓的南京作为都城是各省代表选出来的,这也不对,其实很多代表是反对定都南京的,他们从一个正常的理智出发反对定都南京。但孙中山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力,要求他们必须选南京。

章太炎和宋教仁反对很激烈,章太炎甚至跳出来,公开说定都南京有五害,还骂孙中山这么做是故意生事,破坏社会稳定。第一次投票的结果,选择南京的只有五票,选择北京的有二十票。当天晚上孙中山便召集大家开会,要求统一口径。但是这些议员都是民主派,心想你孙中山逼着我们选举跟独裁有什么两样,所以很多人不同意。孙中山只好让黄兴用武力迫使议员就范,黄兴带着宪兵扬言说:“如果不按既定方针办事,立即将议员绑架起来。”

孙中山也懂得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

孙中山料到袁世凯很可能不会来南京,这就设下了第二个圈套:只有你袁世凯来南京就任,我和我手下的官员才会辞职。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如果袁世凯不来的话,就休想做总统。

第三个圈套是新总统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表面上看新总统当然要遵守宪法,为何说这是一个圈套呢?这还必须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下简称《临时约法》)说起。《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孙中山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而《临时约法》却是孙中山为袁世凯量身定制的。在《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总统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临时约法》处处限制总统的权力,让总统变成一个空架子。

孙中山显然是想跟袁世凯争权,但当时他的实力比不上袁世凯,而且列强并不看好他,列强们都很看好袁世凯。

孙中山和袁世凯显然在进行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博弈。

孙中山看袁世凯称病不来南京,便派了一支阵容豪华的队伍去北京请,这支队伍里有蔡元培、宋教仁和汪精卫这些名人。袁世凯当然很礼貌地接待了他们,至于说到去南京的事情,袁世凯表示自己也很想去南京跟孙先生共谋大局,只可惜现在北方的局势不是很稳定。

蔡元培等人一再请求袁世凯去南京,最后袁世凯居然说:“我已经考虑好了,决定去南京。我们现在正在商量留守北京的人选,确定以后,就可以和诸位一起去南京了。”

袁世凯真会去南京吗?当然不可能,但书生气十足的蔡元培却相信了袁世凯的说辞。

元宵节很快就到了,京城又是一片喜庆的气氛。然而,就在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的时候,北京城里面却出现了骚乱。军队发生叛变了,蔡元培等人住的地方也枪声大作。

第二天,袁世凯对蔡元培等人说:“实在不是我不想去南京,我一离开这里,北京就会出乱子啊,请你们转告孙先生,说孙先生的好意项城心领了,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没多久,临时政府的副总统黎元洪致电袁世凯,表示拥护袁世凯在北京定都。黎元洪此举是在向袁世凯示好和效忠,孙中山自然气得咬牙切齿,但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这个总统不好当

千年帝国一夜之间实行民主,这看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袁世凯虽然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但是他能不能收拾这个局面就很成问题了。

客观地说,在当时的局面下,中国需要的是一个独裁强人,有民主作风的领导人不可能解决那么多的问题。国家虽然打出了共和的旗号,但其实还是军阀割据地方混战,每个集团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光袁世凯集团是这样,革命党人阵营也是这样。

在上海,青帮老大兼革命党头领陈其美刺杀了陶成章;在长沙,民政部长谭延闿刺杀了都督焦达峰,当上湖南都督;在北京,黎元洪借刀除掉张振武。

地方政府虽然名义上服从中央,其实各自为政,为了争地盘,经常互相大打出手。蒙古那边也出现了问题,活佛呼图克图看到南北对立,居然公开宣布独立。沙俄率先承认蒙古独立,还出兵占领了新疆的伊犁。西藏那边也不安宁,英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兵入驻西藏,暗中策划西藏分裂活动。

所以说,袁世凯面临的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烂摊子,当上总统后,某种责任感让他道德有所提升。他是真的想把国家建立好,无奈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用民主共和的方式管理中国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首先要解决的是财政困难,袁世凯执政的头两年主要靠借外债过日子。

袁世凯当总统后,任命唐绍仪为总理,唐绍仪跟袁世凯的关系非常铁,袁世凯在朝鲜工作时,唐绍仪就是他的副手。也许是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唐绍仪加入了同盟会。唐绍仪跟孙中山的关系也不错,在孙中山制定的《临时约法》中,总理的权力甚至比总统还大。

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中,袁世凯与唐绍仪时时发生冲突,向“六国银行”借款的事件最终引发了两人的矛盾。向人借钱是有求于人,六国银行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唐绍仪受不了,拒绝向六国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