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决定天国存亡的北伐与西征(第4/6页)

太平军一再受挫,损失了不少人马,只好招募饥民。后来北伐军又被胜保在清流关下击败,北伐形势不容乐观。从这些战斗中可以看出,李永芳和林凤祥都不是那种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只能算是冲锋陷阵的将领。

不过,这两次失败之后,太平军很快扭转形势,接连攻克蒙城、亳州,来到黄河边上。

清军将领陆应谷与北伐军在黄河边发生了激战,双方都死伤不少。正在北伐军苦于无法渡河之事,捻军过来协助他们,击退清军,攻下归德。陆应谷仓皇逃跑,归德之战后,北伐军再次一路高歌,畅行无阻,接连攻破睢州、陈留、开封,一路到达军事重镇朱仙镇。

尽管太平军拔去了黄河边上的清军营垒,但林凤祥和李开芳都不熟悉水战。这两人都是打仗还行,组织不行的角色。加上此时军队人数扩张,他们一时之间非常茫然。林凤祥请求韦昌辉支援些粮草,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啊!仓皇之中,两人也没来得及筹备,就匆匆渡河。结果被八旗将领托明阿和善禄偷袭,死伤惨重。

无奈之下,他们决定趁夜偷渡,结果又被清军炸沉不少船,伤亡惨重。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李开芳和林凤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渡河。渡过黄河后,只剩下两万人的精锐部队,其他人等不是被杀,就是逃散。

北伐军渡过黄河后,咸丰顿时吓坏了。接着,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河南省怀庆府。怀庆城池坚固,北伐军打了两个月,拿不下来,只好放弃,向西挺进。其时,在天京的杨秀清给北伐军发出了一道密函,让他们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最快的速度闪击京师,让清军来不及反应,方寸大乱。可惜这封密函被清军截获,李开芳在怀庆逗留了两个多月,完全违背了杨秀清打乱清军的战略部署的目的。

杨秀清也知道北伐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所以要通过机动作战打乱清军部署,防止清军的散部队集结成大军团。

随后,北伐军进入山西境内。咸丰大怒,下令逮捕直隶总督纳尔经额。

听说太平军进入山西,巡抚哈芬立即跑得不见踪影。咸丰又很愤怒,下令逮捕哈芬,但没人能找到哈芬。如此一来,山西境内等于是不设防,北伐军在这里纵横驰骋,极少阻滞。城池一座接一座被攻破。如果北伐军在山西能树立良好军纪,将这里当成北伐的一个暂时大本营,也许北伐的结果就完全两样。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在平阳城,守城的一个清兵开炮打死了林凤祥的一个旗手,而这个旗手恰恰就是林凤祥的老乡。林凤祥非常愤怒,破城之下,下令屠杀全城百姓。疯狂到这个地步,能不覆灭吗?

北伐军由于缺少一个素质高的领导,军纪混乱也是意料之中。李开芳和林凤祥都是粗暴的武夫,不太懂政治,所以群众基础比较差。听说太平军来了,百姓纷纷逃亡。此时,人数虽然有五万,估计很多人都是勉强加入太平军的。

穿过洪洞后,北伐军进入了直隶省,扑向天津。才十几天的时间,北伐军就一路攻城略地,距离保定只有六十里。消息传到京城,皇城里炸开了锅。城里的有钱人纷纷出逃,咸丰也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危亡关头,咸丰作出部署,命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和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合力保卫京城。

胜保是满洲镶白旗人,曾考中举人,但天生对军事感兴趣。胜保虽然是满人,但最崇拜的偶像是岳飞,这个武痴还打算在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结果刺完“精忠”两个字就刺不下去了,太痛了。至于报国两个字是用红笔写上去的,每半个月上一次色,起保鲜作用。在被咸丰委以重任之前,胜保一直生活在幻想中,受够了同僚们的嘲笑。

这次终于能够一展平生报复,那肯定是拼死卖力了。

近代人物中,胜保最崇拜年羹尧。他说话做事经常模仿年羹尧的风格,甚至连生活细节都模仿年羹尧。如此一个人,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但清军将领的素质实在太低了,胜保好歹是一个急切渴望施展才华的人,只要敢打敢拼,慢慢就能打出经验,说不准真能成为一代名将呢!

九月二十五日,北伐军打到沧州。沧州知府沈如潮站出来,招募三千乡勇,严阵以待。北伐军完全没有料到沈如潮是一个猛人,这天清晨大雾弥漫,北伐军前锋前进的时候忽然遇上了沈如潮的军队。北伐军很奇怪,这些人不守城,出城来干吗呢!还没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杀了过来,沈如潮的部队对地形很熟,也习惯了大雾天气,很快就杀退太平军的进攻。

最后北伐军集合全部兵力围攻沧州,终于拿下这座铁城。为了泄愤,李开芳和林凤祥下令大肆屠杀,虽然没有杀光全城的人,也杀了上万人。

攻克沧州后,北伐军扑向白洋淀。去过白洋淀的朋友知道,这里四处环水,很适合打水上伏击战。北伐军陆战能力不错,水战正是软肋。果然,第一次进攻北伐军就损失五百人,而守军无一伤亡。

北伐军几次进攻先后被挫败,只好退到静海。此时,北伐军在军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不惜一切代价攻打天津,应该是可以拿下的,天津的防御力并不强。

机会稍纵即逝,没多久,胜保和僧格林沁的军队已经抵达天津。清军仓促过来,军容不整,辎重在后。李开芳和林凤祥如果在这时候来个突然袭击是很容易击败支援的清军的,可惜他们还是没有这样做。也许他们是吓怕了,一直守着静海,坚守不出。就这样,眼看清军在天津城周围集结。

其实,清军是有很多破绽的,首先胜保和僧格林沁两人的关系就不好。胜保名义上是保卫京师的钦差大臣,但僧格林沁的实际地位要高,所以他们互不统属,两人经常钩心斗角。

奇怪的是,林凤祥不仅没有进攻,反而让李开芳带领四万人驻守独流镇,自己带着一万人守静海镇。

这五万人的北伐军中,真正有战斗力的还是从南京出发的那两万人。流民组成的军队本来就军心涣散,只有通过战斗才能不断凝聚他们。现在北伐军转攻为守,无疑助长了很多人叛逃的心思。

前来增援的清兵号称是八旗精锐,但是战斗力也相当差,前后十多次对北伐军发动超过万人规模的进攻,都被打退。两支军队就这样陷入僵持状态,如果李开芳和林凤祥有石达开那样的才能,北伐很有可能会成功。杨秀清北伐的战略是正确的,但让林、李两人担此大任不能不说是杨秀清用人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