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还原十全武功真相(第2/9页)

如果让我们给“武功一”打分的话:一分。给出一分的理由是,乾隆起用了岳钟琪,也算是用对了人,岳钟琪收降了莎罗奔,这是这场战争中唯一的亮点。

第二次金川之战

第一次金川之战受惠最大的是岳钟琪,他不仅重新获得了三等公爵封号,还得到“威信”的赐号,获得兵部尚书头衔。在雍正朝,岳钟琪因为作战失利,罚款七十万两银子,乾隆全部免掉。

莎罗奔年老后,他的侄子朗卡接替了他的位子,朗卡跟他叔叔是一个性格——也许这就是朗卡得以继承叔叔衣钵的原因。朗卡是一个野心勃勃,进攻性特别强的人,他屡次攻击和劫掠其他土司。

乾隆三十一年,四川总督阿尔泰为了调解各个土司之间的关系,居然出面让朗卡的女儿嫁给泽旺的儿子僧格桑。阿尔泰没有料到的是,自己好心办了坏事。阿尔泰本来的目的是让各个土司和平共处,防止一方坐大。没想到大小金川的土司联姻之后,居然合起来欺负其他的土司。就这样,大小金川的土司连番掠夺其他土司。

乾隆三十五年,朗卡病故,他的儿子索诺木继承职位,而此时小金川的泽旺也因年老将土司事务交给儿子僧格桑。

乾隆三十六年,索诺木和僧格桑相互勾结,攻打革布什咱,杀害了土司色楞敦多布,接着进攻沃克什和明正两个土司。阿尔泰奉命派兵镇压,其办事非常拖沓,就像他肥胖的身体一样,办事效率相当低。乾隆实在受不了他,免掉其职务,让云贵总督德福接替他处理四川事务。

然而,德福来到以后,比阿尔泰还不如。阿尔泰好歹是准备办事的,但德福却上奏说,这地方环境怎么怎么糟糕,我军在这里如何不适应,还说土民虽然刁钻,但是没有妄念。乾隆看了,非常生气,仍命阿尔泰署理四川总督。可惜,人的毛病是很难改的,阿尔泰归位之后,还是非常拖沓,经常找各种理由推迟用兵,估计是不敢打,毕竟张广泗、讷亲的前车之鉴还不远。不打的话最多是降职和丢官,如果打的话可能就是丢命了。

乾隆很失望,也只能失望,总不能把他斩了吧!只好革掉他大学士和总督的职位。

随后,乾隆让大学士温福和户部侍郎桂林前去四川。为了平定金川,乾隆可以说出手非常大方,他从陕甘调兵一万七千,从贵州调兵八千,再加上四川的兵力,总共有六万两千五百多人。至于拨款就更庞大了,合计两千九百万两白银,乾隆甚至说,只要荡除贼寇,就是再多花一千万两,朕也没有怨言。当时清朝的库银也不过八千多万两,乾隆一出手这么豪放,让人震惊。

到达四川后,温福和桂林拟订了作战计划,温福率军从汶川出发,桂林领军从打箭炉出发。温福和桂林还算给力,先后攻破巴朗拉和穆巴宗堡寨,接着直逼小金川。僧格桑仗着地势险要,极力坚守抗拒。清军经过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才打开小金川的门户。不久,温福攻克了阿喀木雅,乾隆三十六年十月,桂林攻破五座碉堡,二十多座石卡。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到四月,桂林战果更加辉煌,一路击破,直逼小金川的咽喉僧格宗。

看到前方捷报频传,乾隆非常高兴,夸奖前方将领,让他们尽快捉拿贼首。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大家高兴之时,前方忽然传来战败的消息。桂林部将薛琮带领三千人在墨垄沟被小金川军队围住,薛琮向桂林求援,桂林却没有营救,导致薛琮全军覆没,仅有两百人泅水逃回。

乾隆一气之下,解除桂林的职务,调任阿桂接替他。此后,清军又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在乾隆三十八年,清军却遭遇了一次惨败,主帅温福阵亡。温福阵亡后,乾隆任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全权负责剿匪事务。为了确保阿桂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乾隆向前线派送了大量的军饷、弹药和援兵。阿桂是一个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手下有一大批猛将,如海兰察、明亮、福康安、丰绅额。在阿桂的指挥下,清军很快攻克了小金川,随后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向大金川。中途,僧格桑病死,索诺木献出僧格桑的头颅向阿桂乞降,阿桂不理他,继续进攻。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索诺木自知山穷水尽,捧着印信,带着全家和部众两千多人到清军大营投降。第二次金川之战就此画上了句号。这场战争历时五年,耗资七千多万两白银,调兵十多万,终于结束了,百姓可以喘一口气了。

战争结束后,乾隆为了永绝后患,废除了金川的土司制度,设置流官,加强对金川的控制。从此以后,金川就变成帝国的直接辖区。如果要给乾隆这次武功打分的话,可以打五分,虽然代价很大,但毕竟解决了国家内部的分裂和割据问题,将整个国家纳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将金川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制服准噶尔这头野兽

议和罢兵

从康熙开始,清廷与准噶尔的矛盾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康熙收服了一代枭雄噶尔丹。

雍正与噶尔丹策零打得难解难分。

到了乾隆头上,准噶尔仍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雍正十一年后,噶尔丹策零感觉耗不起,便向雍正示好,主动释放清军俘虏,希望大家能够握手议和,追求双赢机制。

对于清政府来说,连年对准噶尔用兵,军费开支早已让财政捉襟见肘,也耗不起。从康熙五十六年到雍正十一年,清廷在军费上的开支高达七千多万两白银,当然这些开支远远比不上乾隆朝的军费开支。军费如此之高,是很难达到盛世的,所以,停止用兵也是雍正的心愿。

雍正让群臣商议后,决定接受议和策略。为了表示诚意,雍正下令驻扎在科布多的清军撤到罕瘦尔,一个月后,雍正派遣使者前往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盛情招待清廷使者,出城十几里迎接。

尽管双方都很热情,礼仪也很周到,但是谈判之路却非常曲折。清廷使者傅鼐提议准噶尔和喀尔喀以阿尔泰山为界,噶尔丹策零对此不能同意,坚持要以杭爱山为界。对此,傅鼐果断地表示拒绝。谈判一再中断,直到雍正驾崩,双方都没有达成共识。

乾隆即位之后,在边界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在接见准噶尔使者时,乾隆一再强调:“边界问题应当按照皇考的方针办事。”

乾隆的强硬姿态让噶尔丹策零非常愤怒,召集各大台吉开会。会议中,只有少数人支持按照清廷的要求划分疆界,大多数人都对清廷表示不满。

乾隆三年秋天,双方再次举行谈判,然而都是互不相让,结果谈判失败。十二月,噶尔丹策零作出了一些让步,放弃阿尔泰山以南地区,提出新的定界方法,以阿尔泰山为界,准噶尔部落在山北游牧,喀尔喀在山南游牧。同时,准噶尔部享有特权:每四年,可以在北京和肃州进行一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