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雍正的驭人之道(第4/5页)

张廷玉这么一个大忙人,然而遍查《清实录》却发现张廷玉并没有干什么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白了,张廷玉不是干具体某件事的人,他是皇帝的首席秘书,他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文字工作,这种工作繁琐枯燥,当然不像平定苗疆之乱那样清清楚楚,可以摆在台面上说。如果说鄂尔泰是雍正的张良的话,那么张廷玉的工作有点类似于萧何了。

军机处的规章制度就是张廷玉制定的,《圣祖实录》也是张廷玉主修的,张廷玉的功劳外人看不出来,雍正自己最清楚。所以,他给予张廷玉非常优厚的酬劳,雍正五年,他赏赐张廷玉一个当铺,价值三万五千两白银。张廷玉得了小病之后,雍正对左右说:“近来我感觉臂膀很痛。”左右好一会儿才听出雍正的弦外之音。

雍正需要处理那么多的奏折和政务,张廷玉如果不给力的话,雍正估计会死得更早。所以,雍正一再对张廷玉施恩,还赠给他一个春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以此表达了君臣二人的关系,一个是皇恩浩荡,一个是文治无量。张家世世代代用这个对联作门联,表示不忘皇恩。

张廷玉做官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在他看来,埋头做事就行了。他经常对人说,富贵荣辱自有天命。他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说:“经常见到皇帝想用的人,或者遭到弹劾,或者得病,或者死亡,结果却没有用。而皇上不想用的人,或因为有人推荐,或一时间没有适当的人才,反而见用了。所以说,人生有一定的定数,荣辱进退全凭命数,我们凡人只要埋头做事就好了。”

因为埋头做事沉默是金,雍正赞扬张廷玉“器量纯全”。雍正说这话也是有深意的,以前在康熙朝的时候,张廷玉是鄂尔泰的上司,后来雍正把鄂尔泰提拔到张廷玉头上。张廷玉纵然再沉默是金,心里难免也有不甘心的,他的那番“命数理论”更多的还是用来安慰自己。

张廷玉和鄂尔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雍正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确实有独到的用人之术。而且,这两人虽然不和,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工作,反而各安其职,井水不犯河水,由此可见雍正驭人之高明。

模范督抚田文镜

田文镜,康熙元年生,在雍正的股肱大臣中算是最年长的了。田文镜不过一监生,康熙二十二年时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候补的他当上了县丞,后来又升为县令。做了三十多年的官,康熙五十六年时,田文镜才升为内阁侍读学士。

雍正元年,田文镜开始发迹,出任山西布政使,第二年担任河南蕃司,不久又升为河南巡抚。雍正五年,晋升为河南总督,外加兵部尚书头衔。六年,为河南和山东两省的总督。雍正十年冬,田文镜病死,雍正给他上谥号“端肃”。

雍正给田文镜的评价是:“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志,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

雍正的评价是有据可寻的。元年春,田文镜奉命去华山告祭,路过山西,发现闹饥荒,但巡抚德音谎称无灾。回来后,田文镜如实禀报给雍正。雍正立即让他去山西赈灾,罢免德音的职位。

田文镜担任河南巡抚后,发现封丘出现了罢考事件。田文镜力举镇压,以维护雍正的新政。但河南的学政张廷璐却支持学生,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田文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他仍然参劾张廷璐,雍正大大地赞扬了田文镜,给予张廷璐处分。田文镜所到之处无不以废除陋规为己任,哪怕因此得罪权贵,雍正对此非常欣赏。

田文镜在河南的时候,经常遭到人们攻击,大家说这个人非常刻薄。对此,田文镜非常清楚,但他表示自己不怕人言。前往山东之前,他就扬言推行河南的政策,即使闹得山东怨声载道也在所不惜。对此,雍正表扬田文镜是“巡抚中第一人”,各省如果都能学习田文镜,那么天下就可以大治了。就这样,雍正把田文镜树立为模范督抚。

当然,田文镜这个人终究是个老练之人,他所作的那些有很大的表演成分,但确实也做了不少的实事。譬如,他后来给李卫送礼,这是公然行使陋规,而他之前也可以说是废除陋规的一面红旗。

我们知道田文镜是以揭发德音隐匿灾情起家,讽刺的是,在他晚年也隐匿灾荒,最后被人捅出来,闹得满朝非议。雍正考虑到他立了不少大功,最后还是保了他。

后来田文镜的做官作风完全变了,经常报什么祥瑞、人瑞、丰登之类的,报喜的次数越来越多,就不习惯报忧了。八年,河南发生水灾,田文镜不但不报灾荒,反而说民间家里充实,可以自给。后来,灾民纷纷逃亡邻省,湖广总督迈柱将逃民送回原籍,并报告雍正。

田文镜的谎言被拆破后,不但不承认,反而狡辩说,直隶、山东、江南的饥民逃到河南后,河南的商人囤积居奇,导致粮价上涨。

第二年春,河南的饥民纷纷离乡背井,四处乞讨。田文镜不但不救济,反而竭力掩盖事实。雍正知道这事后,袒护田文镜,说:“田文镜是实心办事的大臣,绝对不会无视民生艰难,估计是他这些年来年老多病,精神不济,被下面的人欺骗了吧!”

雍正为什么要袒护田文镜呢?一方面确实是因为他有功劳,另一方面也是封建君主习惯把祥瑞说成是上天表扬政治好,把灾荒看成是上天的不满。田文镜一心维护雍正统治,所以瞒着灾荒不报,雍正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

田文镜跟李卫属于不同类型的人,李卫是真心办事的人,田文镜除了会办事之外,私心相当重。田文镜属于汉军正黄旗人,地位比较低,他很想跻身到上三旗里面去,但是又不便把自己的心思透露给雍正。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心思透露给河南布政使杨文乾。杨文乾再将他的想法转达给雍正,雍正知道后,立即提拔他进入上三旗,还由他自己选择。结果,田文镜选择了正黄旗。

事后,雍正以一种责备的口气对田文镜说:“我们君臣之间,恩重义深,有什么想法,你直接告诉朕不就行了。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好开口的话,千万不要再吞吞吐吐,直接告诉朕就行了。”

用人就是一手刚一手柔

雍正在打击自己兄弟的时候手段非常残忍,容易给人留下这人无法容人的印象,其实雍正并非不能容忍不同观点,只是不能容忍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

朱轼在康熙朝时颇受重用,雍正即位后,继续重用他,封他为太子太傅,兼任吏部尚书。但是朱轼不仅不感恩,反而处处跟雍正唱反调,雍正想推行耗羡归公,朱轼就表示反对。雍正没有因此而记恨,反而升他为大学士,让他教育皇子。后来朱轼生病,请求退休,雍正挽留他说:“你的病如果不可医,朕怎么能忍心挽留呢?如果可以治好的话,你又怎么忍心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