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儿(第4/10页)

大悲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大悲和尚并不是潞王的什么奸细,只是一个流浪和尚而已。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的一个深夜,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在南京洪武门外叫门,而且这个和尚叫门的方式非常高调,把门弄得哐啷响。守门士兵一听,好大个胆,立即把这个和尚抓了起来。

“深更半夜的,你居然叫门,找死啊?”士兵们抡起拳头准备揍他。

这时,这个和尚说出的话让士兵们吓了一跳:“我是崇祯皇帝。”

士兵一听,赶紧收起拳头,甭管真假,先好好款待他再说,等验明真假再来处置。士兵们都知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了,但乱世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崇祯或许找了个人替他去死也说不定。士兵们赶紧把这事上报给领导,领导听了也很吃惊,领导毕竟是领导,临危不乱,让人赶紧验明是不是皇帝。

可惜,这个和尚的心理素质非常差,见到领导吓得两腿打颤儿,说话哆哆嗦嗦,竭力想模仿皇帝的腔调,露馅得更快。和尚说了好半天,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说啥,和尚也撑不住了,改口称自己为齐王。士兵们拿出刑具,和尚又改口称自己是吴王,这诈骗技术也太烂了。

最后这个和尚供认,自己不是什么皇帝,也不是什么齐王吴王,只是苏州城一个破庙里的和尚,乱世中,温饱得不到解决,所以才想出这个馊主意出来骗吃骗喝。

这虽然只是一起诈骗案,但是在朝野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阮大钺本想利用这个案子株连一大批东林党人,诬陷大悲和尚受东林党人指使。幸好马士英比较有分寸,他认为这事情不宜扩大,及时阻止了阮大钺。最后马士英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大悲和尚处死。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越是乱世,怪事奇事就越多。大悲案、太子案过去没多久,就出现了童妃案。

事情是这样的,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南京城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妇女。这个妇女自称是弘光帝做福王时的妃子童氏,李自成攻破洛阳后童妃与福王朱由菘失散。现在听说福王当上了皇帝,所以千里寻夫。根据该女子的说法,她不仅是福王的妃子,还为福王生了一个皇子,现在正寄养在民间。

对南明的这些官员来说,如果能帮皇帝找到失散的妃子,并找回皇子,那可是帮了皇帝的大忙,是一个大好的升迁机会。

陈潜夫和越其杰妥善安置这个女子,并将她送到南京。

事实的情况跟陈潜夫和越其杰想象的有点出入,这个女子的到来并没有让弘光帝高兴,反而让他神经非常紧张。弘光帝是一个非常好色的皇帝,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自称童妃的女子容貌很平常,丝毫没有王妃的气质,让人简直无法相信朱由菘就这品味。朱由菘固然是个混蛋,是个好色皇帝,但越是这样的皇帝,对女人的品位应该不至于那么烂的。这一点,刘良佐、陈潜夫、越其杰也想到了,但他们想到更多的是乱世之中,这个女人竟然能千里寻夫,公然宣称自己是皇帝的妃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此女见到弘光帝后,双目含泪,款款下拜,确实很像是久别见夫君。但是,弘光帝却面如罩霜,根本不理会她,当这个女人呼唤他时。他居然大骂这女子是妖妇,让锦衣卫对她严刑拷打。这个女子先是害羞,接着非常吃惊,跟着由吃惊变为愤怒,她从怀中掏出一叠纸,上面写着和朱由菘相识离散的整个过程。朱由菘让人拿过来看,刚开始表情轻蔑,不久面红耳赤,将纸扔在地上,命人把这女子关进大牢里。

十天后,该女子就魂归西天。

童妃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是一个谜,当然这事的见证人只有弘光帝,文武百官是不知道的。弘光帝既然否认了,那就说明是假的了。但是,世间像陈世美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童妃是真是假很难说清楚。认为童妃造假者,一般认为弘光这人非常好色,而童妃才貌实在太平常。但是,很多人认为童妃是真的,认为这个童妃很可能是朱由菘流落民间时认识的一个女子,两人同居了,最后朱由菘翻脸不认人。

童妃是怎么死的?

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当时文人一些笔记的记载,童妃在监狱里受尽酷刑,狱吏要她承认不是朱由菘的妃子,她坚决不答应,最后被折磨致死。也有人说童妃是绝食而死。

当时有一个更可怕的推测,如果在今天,绝对是原子弹级别的猛料。有人推测,童妃是真的,但是弘光帝这个皇帝可能是假的,并不是那个福王朱由菘,只是民间的一个冒牌货。理由并不复杂,史可法也好,马士英也好,阮大钺也好,这些人都不知道原来的福王长啥样。乱世之中,说不定有人得到福王的印玺,然后冒充福王当上了皇帝。

当时民间很多人相信这个说法,这正好说明弘光帝人心尽失,离心离德。所以,弘光政权维持了一年多就垮台了。

政权如走马灯

南明的第二个政权是永历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清军入关后,他逃到广西,居住在梧州一带。公元1646年1月,在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的拥护下,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永历皇帝在位十五年,是南明政权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来被清军追杀,一路逃到缅甸,最后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享年四十岁,死后不知道葬在哪里,或者根本没有墓葬也说不定。

永历称帝的时候,他的弟弟唐王朱聿粵也在广东称帝,建号绍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尤其是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兄弟更不应该自相残杀。但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水火不容,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大打出手。兄弟俩打得正火热的时候,清军来了,先灭掉绍武政权,绍武政权仅仅存在四十多天。

接着,永历皇帝逃到广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个皇帝,一个当了四十多天就被人灭了,一个朝不保夕像落水狗一样被人追着到处跑,头上还顶着皇帝的帽子。这样的皇帝做得有什么意思,损人不利己,损害天下百姓,自己也没过上好日子。

逃亡的路上,永历皇帝终于认清了清军的狼子面目,制定了联合农民军协同抗清的决策。现在许多企业家认为衡量一个CEO好坏的标准是看他的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永历确实做得还可以,他的基本战略是对的。

永历先是和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合作,在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分为两支,一支由郝摇旗和刘体纯率领,一支由李过和高一功率领。这两支军队先后进入湖南,跟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联合抗清。1647年,原本反明的名将郝摇旗保护永历帝来到柳州,然后主动出击桂林的清军。郝摇旗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员猛将,无论大战小战都是冲在最前面,李自成牺牲后,郝摇旗改名为郝永忠,也就是表示永远忠于闯王李自成。这年年底,郝摇旗在桂林西北的全州大败清军。接着,我们熟悉的事情又发生了,郝摇旗受到明朝将领的排挤,退回到湖北,扼守荆楚一带。郝摇旗上半辈子跟着李自成反明,下半辈子独自撑起大旗反清,直到康熙二年的时候,他还在和清军打仗,后来在四川巫山战败被俘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