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八章 明朝的失败

这一仗,如果洪承畴不出奇招,是必输无疑的。洪承畴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洪承畴有什么高招呢?

扫荡京师周边

明朝是一个大胖子,皇太极谨记父亲生前的教诲,砍大树要从枝节慢慢砍起,吃胖子要一块一块地割。

在对明朝用兵之前,皇太极就定下了军事思想:“避实击虚,留干伐枝。”这个思想的意思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报酬。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召集出征的将领们开会,面授机宜:“你们这些即将出征的贝勒大臣,凡大军行进到一个地方,有什么决策的话要大家商议后再行动,切记不要轻举妄动。如果遇到城池,想进攻的话,先判断可不可以攻下,如果可以的话就攻,如果不可以就放弃。大家有什么意见的话,当时就敞开胸怀讲,不要做事后诸葛亮。此外,出征要善始善终,从开始到结束都要严格遵守军纪。”

大军出征一月后,皇太极估摸着阿济格已经抵达了长城脚下,便又派出另一支军队进攻山海关。为什么又派出一支军队,皇太极解释说:“阿济格统兵征明朝,马上就要进长城以内了。为了方便他从容进去,我们需要再派遣一支大军,佯装攻打山海关,明军必然会大军支援山海关。”

这招声东击西着实厉害。阿济格率领十万将士,进入长城后第八天就取得了丰富的战果,连败明军七次,俘获万余人。随后,清军经延庆进入居庸关,直逼北京。七月七日,清军来到昌平城下,城内有人做内应,昌平城立即陷落,明朝总兵巢丕昌投降。最后,清军到达北京的西直门。

崇祯很是惊慌,让文武大臣守住各门。阿济格看到这架势,谨遵皇太极的指使,避实就虚,砍伐枝干,没有选择攻打京城,而是围绕着京城周围伐木。对于京师周边的城池,难攻的立即放弃,容易进攻的马上进攻。阿济格没有陷在一城一地中,也没有丝毫的恋战情绪,抢到了东西才是王道。

阿济格带领人马迅速离开沙河和清河,七月十五日,攻克宝坻,杀死宝坻知县赵国鼎。二十一日,攻占定兴,攻克房山,抢劫涿州、攻下固安、进入文安、拿下永清,总之扫荡了北京的西南,抢夺了大量的人畜;随后,阿济格又转攻香河,进入北京东北的顺义,到达怀柔,洗劫西和。八月十九日,清军在密云和平谷一带屯兵。一个多月时间里,清军围绕着北京城打砸抢烧,战果辉煌,打了五十六仗胜了五十六仗,总共俘获人畜超过十八万。

当阿济格凯旋时,皇太极出门十里迎接:“兄弟,辛苦了,辛苦了……”

据说,阿济格回来时还瘦了不少,皇太极看了后,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只差没说:“你办事,我放心。”

议和的失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就在洪承畴和孙传庭把李自成打得只剩十八人的时候,张献忠也放乖了。西北的民变表面上是平息了,崇祯终于露出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笑容。崇祯原以为苦尽甘来,大明的天下还是有希望的。就在他期望再用十年的时间振兴明朝时,灾难再次降临。这一年,皇太极再次调动大军进攻明朝,清军分为两路,一路是由多尔衮率领的左翼军,一路是由代善之子岳托率领的右翼军。这两人都很猛,越过长城,对明军发动了猛攻。

当然,每次出征皇太极总要发表长篇演讲,这是他的部下必须忍受的。皇太极说:“征伐这种事向来不是朕所喜欢的,朕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太平,可惜明朝不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才不得不去征讨他。如果遇到不抵抗我军的人,你们千万不要屠杀;即使不想跟我们回来的明军和汉民,只要不抵抗,也不要杀害他们。身为主帅,一定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千万不要为了贪一己之功而造成不必要的死伤……”

领导就是领导,虽然唠叨,但说出的话句句在理,皇太极不愧是个一流的领导。两路大军派出去后,皇太极决定亲自率领第三路大军去山海关一带,牵制明军。在皇太极亲自率领的大军里,三顺王就是先锋,这三个吃干饭的汉奸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是炮轰自己的国家,也许可以换种不那么触目惊心的说法,炮轰前任领导。

皇太极这人大脑确实可以,他知道关宁防线很难突破,所以让清军兜个大圈子,跑到密云一带。

密云的守军非常少,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清军不可能从这里进攻。为啥呢?因为这里地势特别不好,到处是山,而且还是陡峭险峻的山。从这里进攻,还没到达密云,估计也会累得半死。明朝人比较懒惰,比较油,但是他们自己不会干的事,不代表皇太极不会干。众所周知,皇太极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领导,为了入关,为了治国,几乎是殚精竭虑。这世上还有什么他不会做的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清军大兵压境的时候,蓟辽总督吴阿衡还在喝酒,他睁着一双醉眼看着城下黑压压密密麻麻的清兵,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都是敌人。可能是喝高了,吴总督一时之间非常兴奋,人来得越多越好,来多少死多少。喝酒驾车容易出事,喝酒打仗那就几乎百分之百会出事。

吴总督居然仗着酒胆,带着几千人打开城门就向清军杀去。结果很现实,没有出现任何奇迹,吴总督毕竟不是郭靖郭大侠,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事实上吴总督很快就倒下马,为国捐躯了。

密云城破了以后,京城岌岌可危,清军只需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京城脚下了。朝中照例是一片恐慌。只有崇祯比较淡定,崇祯这次表现似乎不太一样。其实也没什么玄妙的,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一切了。

半年前,就有人告诉他,今天这一切会发生。告诉他的那个人不是什么明军间谍,而是皇太极本人。皇太极为什么要告诉崇祯我想揍你呢?是皇太极受了什么侮辱,还是又被人忽悠了?

原来,半年前,内乱还没有平息,杨嗣昌给崇祯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主人公是光武帝刘秀。刘秀干吗了呢?刘秀跟匈奴议和了。杨嗣昌的故事虽然只讲到这里,那意思很明白,皇上你去跟清军议和吧!有人说,这不是卖国吗?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卖国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皇太极整编了蒙古八旗军和汉人八旗军后,清军的军力接近二十万。明朝的军队人数当时撑死了也就八十万,在这八十万中真正可以打仗的只有四分之一,而且这四分之一的军队战斗力也比不上清军。要打是打不过他们的,这是议和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