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八章 明朝的失败(第5/5页)

这边还在这里纠结,那边已经发丧了,一边是求生的欲望,一边是对死亡的崇拜。

皇太极几次劝降洪承畴都失败了,很气馁,又碰上了一个硬骨头,干脆推出去砍了吧!范文程就安慰皇太极,皇上,不要失望,慢慢来,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就好了,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范文程说话比较靠谱,皇太极就给了他一次机会。

范文程来到洪承畴的牢房里,可能是牢房里灰尘比较多吧,一缕灰尘从屋梁上落到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用手掸了掸灰尘,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没有逃过范文程锐利的双眼。看到这一幕后,范文程微笑了,他没有劝降洪承畴,而是直接回去找皇太极。

范文程回去后对皇太极说:“皇上,你不用担心,洪承畴迟早会降的。”

然后,范文程就把自己看到的一幕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很爱惜衣服,连衣服都爱惜的人怎么会想死呢?

皇太极一听喜上心头,披上大氅就去探视洪承畴。进了牢房后,皇太极二话没说,把大氅披在洪承畴身上,说道:“洪先生,你辛苦了,受委屈了。”

千言万语不及一句“你辛苦了”,洪承畴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忙跪在地上大呼:“皇上英明……”

我们千万别小瞧“皇上英明”四个字,这可不是客套话,也不是感情激动时说出来的,而是非常有意义的四个字。只有“皇上英明”,洪承畴才有得台阶可下,不是我洪承畴软骨头,实在是皇太极太英明了,我不归顺他就是跟天意作对。

从开始洪承畴拒绝给皇太极下跪,并傲慢地怒斥:“我乃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到现在洪承畴主动下跪,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

洪承畴无疑是在乎自己生命的,应该说不仅是在乎,而是非常热爱,热爱生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国家大义还是要坚持的,在生命和大义之间,洪承畴只能选择大义,因为明朝那边都把他当成民族英雄开追悼会了。他不能让普天下的老百姓失望啊!可是,他又热爱生命,怎么办呢?皇太极你得给我个台阶下啊,让我对普天下的大明子民有个交代。

当然,洪承畴内心里这种想法,肯定是没法对皇太极开口的。幸好,范文程识破了这一切,皇太极配合得很好,洪承畴遇上了明主,事情解决了。

事实证明,皇太极在洪承畴身上的投入是值得的,洪承畴后来为清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祖大寿再次投降

事实上,自从上次祖大寿一去不回后,皇太极就始终忘不掉他,曾经给他写信:“自从大凌河一别,有好几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你,希望能和将军再见一面。将军是去是留,我也不能勉强。将军你虽然屡次和我兵刃相接,但我绝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将军不要妄自猜疑。”

皇太极的意思是你可以放心地投降,我绝不会因为上次的事为难你。祖大寿没有任何回音,这是祖大寿的风格。皇太极在耐心地等待,终于在1642年三月十日,祖大寿熬不住了,出城投降。投降后,祖大寿认罪:“我知道自己有罪,我和洪承畴的情况不太一样,我罪该万死。昔日被困大凌河时,粮尽投降,皇上不但不杀臣,反而优待臣。臣后来背弃圣恩,实在是罪该万死。”

皇太极想了想说:“大寿你说的也有道理,换到其他人手中你死一万次也不够。但你背叛我,一是为了前老板崇祯,二也是为了家人和亲戚。但让我杀你,我肯定是下不了手的。你是个人才,我不想损失你这样的人才。我常常对部下说,如果交战中遇到祖大寿,一定要生擒,因为我不想你死。只要你以后为我踏踏实实做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祖大寿听了,连连叩头谢恩。祖大寿也是说好话不做好事,答应皇太极帮他老老实实办事,结果啥事也没办。投降以后,吃皇太极的,喝皇太极的,就是不给皇太极办事。侍奉二主的人,只要稍微有些良心,都是纠结的,祖大寿是一个纠结的人。

应该说,皇太极对祖大寿是非常恩遇的,几乎把他摆在跟贝勒多尔衮、多铎等平起平坐的位置上,还赏赐给他五爪龙纱朝衣,这衣服就相当于后来的御赐黄马褂。皇太极的政治生涯虽然有很多作秀成分在里面,但是像他这样高瞻远瞩、胸怀宽广深邃的领导者在封建时代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当然不能拿美国总统的标准来要求皇太极。

洪承畴投降了,祖大寿投降了,很多很多人都投降了。崇祯感到惊慌,尤其是为洪承畴开完追悼会后,发现这人居然没死,很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