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义府深夜叩龙阁 褚遂良例会闹朝堂

长孙无忌对李义府的嘴脸恶心至极,草拟调迁令的高官正是他。

长孙无忌无故不旷工,从草拟命令到下发执行,也只隔一夜的时间,但他还是没能比李义府跑得快。

像李义府这样后生,在他面前搞手段,说句不好听的话,他李义府还真得回去多修炼个几十年。出于对李义府的厌恶,调迁令拟完,已经要下发。不知此事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当夜,李义府从旁人口中得知此事,他慌忙起来。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要去找同事中书舍人王德俭,跟他商量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老辣的王德俭淡定地呵呵一笑,分析局势,慢条斯理地给李义府指了一条明路:皇上想要立武昭仪为后,到现在都犹豫不决,就是怕宰相有异议。

王德俭不忘群众需要代表:你如果能代表大家,恳请皇帝册封了她,很快就会转祸为福的!

李义府千恩万谢地感激了王德俭,当日发挥自己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人格优势,满地打滚儿地要求免费替下王德俭的夜班。不得不说,李义府真的挺聪明。他之所以替恩人值夜班,并非为了那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他来讲,“睚眦必报”似乎更能符合他的性格。先不管那么多了,夜班,有目的。

这个目的,就是引燃朝堂上的炸药!

李义府同志趁夜跑到皇帝寝殿前,叩阁上表(表示有大事要连夜禀奏)。

睡眼惺忪的李治,虽然不爽,但他的勤奋刻苦支撑着他,让他在大半夜接见了满含期望的李义府。困倦中,李治硬挺着听李义府叨叨。“……(各种无聊说辞,十分钟)……(陈述皇宫内部情状十分钟)……(说明臣下对武昭仪的爱,是无私的爱,是敬仰的爱)……”最后,李义府顿首,带着哭腔道:“臣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为后,以厌兆庶之心!”

李治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他激动起来,原本要困死了的他亲切地与李义府攀谈了起来。谈到最后,李义府合理、可行的建议打动了他。李治很高兴,赏给了李义府一斗珍珠。李义府屁颠屁颠地拜别而去,回家迎接他的新生。

王德俭是对的,李义府非但没有被贬,还得到了皇帝和皇后的嘉奖。武昭仪对李义府的行为非常感激,时常派些人去慰问,送点儿珠宝。

李义府是个爱笑的人,人们管他的笑叫“笑里藏刀”。

李义府有个绰号,名曰“李猫”,说他有一张温柔的大脸,外貌和温柔的小猫相似,说话做事也有一股温柔风。和他谈天,你绝不会想到害死你的人是他,他文采斐然,有礼有节,让你死得很有节奏感。最后,你死了,他还在笑,因为此事他会摆脱干系,与他无关,他还会给你上坟,脏了你轮回的路。

坏人在某些条件下,只能被逼着做好事。

说起来,李猫他喵了个咪的一开始也是个好青年。贞观八年,剑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同志向李世民举荐了李义府。随后,黄门侍郎刘洎和侍书御史马周向李世民报告,说李义府极具文采。那时候没办法拍马屁,李义府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学士馆搞文学,修史书。他才名远播,与来济齐名,时人谓之“来李”。

李义府有梦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说一个人从出生就淡泊名利,那只能说明他还没有品尝到权力的滋味。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明白,现在的矛盾,根本就不是王皇后该不该废的矛盾,而是皇帝李治和三朝元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矛盾里面,想要占据上风的一方,是不会讲究任何忌讳的,哪怕自己的同盟都是流氓。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还以为上头那个人是李世民,还以为他是以前只想听话的李小治。

谁不想证明一下自己?

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有错吗?

李治,你急需树立威信。

李治咽了一口枯水,他真的要开始树立威信了。先前的流氓许敬宗,因备受长孙无忌冷落,本被罢免,如今摇身一变,再度披上那身官服,继续当他的礼部尚书去了。李治开始和元老们较劲,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拉扯到最后,竟然弄得旗鼓相当。账目越来越混,到最后成了混账。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并不是孤军作战,正当大家闹得不可收拾的时候,长安令裴行俭,一位意气风发的后生,一马当先地杀了出来,他上书一封,给当朝皇帝李治,强烈要求灭了武昭仪,否则这群人(包括李治的所有亲戚)都得死。

裴行俭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父亲裴仁基,哥哥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他的家庭注定不平凡。裴县令最出名的地方是他会算命,而且算得奇准无比,裴行俭是一个心怀正义的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了国家社稷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谋害忠良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一身肝胆,两袖清风的他,上书那漂亮的字体也着实令人称叹。

李治阅罢,批复:贬裴行俭西州都督府长史。

西州,就是高昌故地,火焰山就在这个地方。

裴行俭的上书没有阻止李治的行为,反倒是明显加快了他行动的步伐,他不再等了。

一次,朝会完毕,李治要求四位元老同志留下来单独商议。这四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于志宁。他们每个人都不比李治智商差,大家都是隋唐时期过来的英雄好汉,也曾经历过先帝的贞观之风,说话不习惯拐弯抹角。

等人散会的时候,褚遂良直截了当地跟其他三人说:“主上今日留我们,多半是为了中宫那点事儿,皇上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反对他只有死路一条。太尉(长孙无忌),您是国舅;司空(李绩),您是功臣。我不能让陛下背负杀害元舅和诛灭功臣的恶名,遂良出身贫寒,也没有什么汗马功劳,今日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同僚,已经是三生有幸。”

褚遂良表情凝重,“全是先帝所托,遂良不以死相争,何以见先帝于九泉之下?”言罢,毅然决然地望着他们三人。

大家听完褚遂良的话,无不感动。

沉吟良久,李绩请了个病假就先跑了。

最后,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入殿,他们见到了李治。李治扫视了三人,最后,他把眼神落到了长孙无忌身上。他知道没必要说些废话,开门见山地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有儿子,我想立武昭仪为后,如何?(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褚遂良不想活了,他站出来反对,“皇后出身名门,还是先帝为陛下迎娶的。先帝临死前,曾握着臣的手说‘朕有好儿好媳妇,现在就把他们托付给你了’。这也都是陛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言犹在耳,陛下如何却忘记了?皇后没犯什么错误,怎可轻易废掉?臣不敢曲意顺从陛下,抛弃先帝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