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郝处俊野营吃干饭 英国公领军平高丽(第2/2页)

此刻的李绩,已经完全成了死人。他一动不动地蹲在平壤城下,除了接见高丽各部门的将领和城主,就是研究渊男建的心理。唐兵也都各干各的,最闲的时候,大家开始研究马粪。泱泱的大军无聊地蹲在平壤城外,而平壤城内,却始终没有任何表示。如果真这么干耗下去,恐怕会饿得两败俱伤。

一个月过去了,众人颇感失望。

奇迹就出现在大家最无聊的时刻,一日,平壤城门忽然大开,从城门下走出一个九十八人的方队。方队举着白色的幡布,神情庄严。大家并不认识领头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并不是渊男建。

后来大家明白,这家伙是渊男建的弟弟渊男产,因闹着出城,与渊男建大打出手,哥哥揍弟弟,弟弟打哥哥,最终导致了这场华丽的政变。渊男产出城投降,而死不出城的渊男建,则只能在弟弟投降后,由唐军逼上绝路。

能做出这么浪费感情的选择,可见渊男建是个死心眼儿的人。

渊男产同学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他准备投降后,唐兵冲上来把他剁成肉酱,或者将他摁倒在地,尽情蹂躏。最不济,那也得让人仔仔细细盘问,用冷冰冰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群不知好歹的人。

可李绩的表现却让渊男产觉得,自己真的做了一个正确的抉择。

唐军的长官很友好地和他见面,只是假模假样地批评了一把身为傀儡的高丽王。渊男产出城后,闭上城门继续坚守的渊男建忽然变得很有种,接连派出数股部队搞突然袭击。可每回,那些出了城的部队,都被唐军杀得连渣儿都不剩。几日后,渊男建面临崩溃,他的军师信诚和尚背叛了他。

信诚愿意担当李绩的内应,大家里应外合,则可拿下平壤。

渊男建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自己败在了哪里。

五天后,信诚让人打开了城门,几分钟后,唐兵和唐旗布满了城墙之上。

众人欢呼唱歌,有的还撒欢把城墙上的木头烧起来当玩具。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有人敲起城上的牛皮鼓。李绩表达了李治的意思,高丽如今已经成了大唐的一部分,也就是唐人了。众人见没有出现渊男建吓唬他们所说的屠城和抢掠,也都心满意足。

至于渊男建,因受了很大的刺激,躲在屋里头要自杀。

大概是因为自杀技术不成熟,自己捅了自己好几下,愣是没捅死。

他被唐兵搜到后,被李绩俘虏。

唐军撤军,用了整整一个月回到长安,等待他们的,是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按照李治的意见,玄甲大军带着俘虏,先涌向昭陵。九嵕山上,将士们唱起了军歌。李绩悲从中来,他永远忘不了李世民烧焦自己的胡子,给他熬药喝的样子。昔日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走吧,回长安!

高藏、渊男建等人被拉向了太庙,走完程序后,又被拉到了含元殿。李治扣着指头,焦急而又欢喜地等待着俘虏的到来。他已经想好该怎么处置这些人了,他不会辱没父亲的名声。大唐的博大宽容,会在柔弱的李治身上体现出来。李治下令:赦高藏,以为司平太常伯(即工部尚书)、员外同正;赦渊男产,以为司宰少卿;赦和尚信诚,以为银青光禄大夫;以渊男生为右卫大将军。厚赏李绩诸将、有功士卒。

赏罚有度,恩威并施,方能惩恶扬善,这是李世民最常给李治说的话。所以说,自杀未遂的渊男建同志该倒霉了,他被流放到了黔州。李治给了逃亡到平壤的扶余丰同志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机会,也把他流放到了岭南。

扶余丰这辈子,算是个难得的语言天才。

唐朝北境,有许多精通五胡语言的人,但真正掌握日语、高丽语、汉语和越语四种语言的人基本没有。扶余丰,从日本到朝鲜,再从朝鲜到中国,一生寄人篱下,生活异常悲惨。但他也曾叱咤风云,所以,当他被流放到南方的时候,会不会也会愤恨而死呢?

扶余丰从此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

【高句丽发家史】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建国。

建国者是扶余王子朱蒙,他从吉林松原逃亡至鸭绿江畔,开始疯狂扩张,先后吞并了辽东的汉朝四郡,又一口气打下朝鲜半岛北部。五世纪的时候,高句丽达到全盛,继续在中国东北扩张。所以,杨广同学跟高句丽死磕,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隋唐最牛国际局势分析专家裴矩力挺杨广,这才酿成了隋三次进攻高句丽的历史。

不论从何种角度讲,不把高句丽统一,不能说明你热爱和平,却只能说明你这个当皇帝的没种。李世民有种,所以他在高句丽全盛时期,对高句丽进行了持续的进攻。李治继承父业,等高句丽被老爸骚扰得溃烂不堪,命令大军收复此地,此等壮举,李治是有大功的。

然而,让我们感谢杨广,一个爱干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的暴君。也要感谢李世民,是他为如今平定东北铺好了道路,为李治选好了李绩和薛仁贵。作为一名优秀的守成君主,李治在高句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高句丽五部,共计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万户居民,全部划归大唐名下。

为了便于管理,又在高句丽设九座都护府,四十二个州,一百个县。高句丽酋长,人敬重的,有功劳的,分别担任各州刺史和都督,由朝廷派人参理。为了防止发生百济的故事,朝廷指派薛仁贵坐镇安东都护府,留两万玄甲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