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刘易从舍身换生父 裴行俭出谋游西域

吐蕃大军回撤,双方收兵。吐蕃朝廷上,群臣开始恭贺这次的大捷,这意味着吐蕃能和大唐平起平坐了。唐朝朝廷上,李治加封黑齿常之为左武卫将军,贬李敬玄为衡州刺史。事情该结束了,可恰在此时,忽然从朝外杀出几个书生。这些人被五花大绑着来到大殿,争先恐后地要发言。

李治不解地看着他们,问他们为何会做出这种令人不解的事情。书生开始给李治磕头,在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中,所有人都听明白了,他们都是刘审礼的儿子,争先恐后地要求自缚着去吐蕃换回父亲。一命换一命,甚至两命换一命!李治最欣赏孝顺的孩子,他决定指派刘审礼的次子刘易从前去。

刘易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吐蕃,难度超乎想象,因为吐蕃人根本不答理他。是啊,谁会有这种闲情逸致,去管一个外来人的事情呢?

刘易从向大家说明了情况,愿意一命抵一命,只要能让父亲回家,要杀要剐随便。

刘易从开始哭,嘹亮的哭声扰得别人心神不宁,也让人于心不忍,有的官员站在旁边看,竟然也忍不住鼻子的酸楚,流下几滴热泪。终于,一个人受不了这等折磨,他站了出来,告诉了刘易从一个关于刘审礼的消息。

“孩子,你不用等了。”他说,“你也用不着抵命,因为你爹已经死了!”

“死了……”

“是。”

刘易从的父亲是带病出征,走之前就已经病重,可刘审礼非要带兵出征。

刘易从愣在了那里,又开始哭号。

那人也有些不耐烦地问:“你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呀,回去吧。”刘易从没听那人的话,依然哀哭不止,从早晨一直哭到晚上,第二天天亮,大家发现他声音嘶哑地瘫软在那里,还一直不停地哭。吐蕃大臣们扭过头去,心里头不是滋味。刘审礼是吐蕃最为得意的战利品,可你看看他的孩子,忍心吗?

最后赞普发话,“人毕竟都死了,别计较那么多了,还给他吧……”

我们看到,刘易从趴在刘审礼的尸体旁安静地待了一会儿。然后,他背起父亲的遗体,不作声地流着泪,光着脚往回走去。

《围炉夜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这句话到了如今,已经不被人重视,可它究竟对不对呢?不久的将来,刘易从会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这里面的道理。

动人的一幕到此为止,唐朝方面,李治已经召集好大臣,商议如何对付吐蕃。意见分成了三派,第一派主和,第二派主战,第三派主张看情况办。所谓“人多不下蛋,鸡多瞎胡乱”(或者是“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哈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三派扯犊子扯了一整天,一直到傍晚,竟然没能下出任何结论。

最后,李治难过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天这么晚了,都先别回家,在我这儿吃完饭再走。”

【太学生的论文】

如何对付吐蕃,已经荣升为国家战略。上至天皇天后,下至坊间茶馆儿,都有很多人睡不着觉,看一眼小红炉上茶壶忧郁的小蒸气,苦苦思考吐蕃的未来。太学生魏元忠也是睡不着觉的一员,他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讨论防御吐蕃的策略,提交给了李治。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文武并用,强大我们的国家;

第二,选拔人才不能老选官二代,穷人家里也是能出人才的;

第三,赏罚要分明,老百姓眼睛雪亮;

第四,应该把薛仁贵、郭待封等人杀了!

第五,好好养马,因为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且是行军作战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和防御吐蕃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有,太有了!

您老老是忘不了杀死薛仁贵,薛仁贵跟你有仇吗?

李治激动地放下上书,召见魏元忠,一番对话后,他被魏元忠的排比句震惊了。李治让他直接到中书省上班,在仗内供奉(在皇帝身边儿负责琴棋书画诗酒花之类的某一项陪玩儿)。李治这种举动,我只能表示同情,魏元忠和武将有着刻骨的仇恨,倒也没什么错。可在未来,他也会让李治吃尽苦头。

李治,一位想要向尧、舜看齐的好皇帝,你就等着吧!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十二月,因种种事情不顺,天皇、天后下定决心改年号。

说起来,什么不顺,要怨就怨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年初的时候,为了顺应天帝的号召,天后决心改年号为“通乾”,意为通天,也就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我和天公同妖娆的意思。

年号下发以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是人民群众方面,百姓认为这两个字的发音简直是太不吉利了。其次是群臣,群臣也都叽叽喳喳,越是不想想那意思,那意思就越自动往外跳。有人很是不明白,这两个字的读音究竟坏在哪里?我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其实原因却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读音变了。

在此,本人要普及一下唐音小知识。

古代官话是变迁的,但只要是汉字和汉字读音的语言,就是华夏语言,只不过腔调受影响很大(如雅言、扬州话、汴梁话、南京话、长安话、北京话等)。举个例子,zh、ch、sh前面的u,在古代一些地方的发音都是i,那么,你试着读“蜀绣”二字,就会发出“屎臭”的读音。“猪”,也就可以称为“彘”。所以,“小猪猪”,极有可能读作“小治治”。(不过本人要说明一下,彘是大猪,豚是小猪)

既然如此,那么,摆在李治面前的问题就很严重了。“通乾”二字,发音如下:

“通”,读作“ten”(类似于英文“十”的发音);

“乾”,读作“晴”(将“穷”和“晴”混淆,便是这个读音)。

各位同学,跟我用唐朝口音大声朗读一遍——“ten——晴”。百姓们,多读几遍吧,多读几遍,问题就跳出来了,百姓们哈哈大笑,是啊,到底是“通乾”还是“天穷”?这个“天穷”,会不会让“天”皇“天”后很没面子啊?更离谱的是,就在此时,史书也不失时机地记载下了发生在最近的奇异场景。

一,泾州有一家人生出了一对连体婴儿,心口窝长到了一起,大家认为这和通乾有点儿关系;二,百姓都收到了通知,说就从现在开始用通乾年号,大家哈哈大笑,一口一个天穷,一口一个玩完,给了天皇天后很大的压力;三,吐蕃赢了大唐,就连薛仁贵也惨败而归,就很能说明问题。

你看看吧,还天穷,你俩天皇天后这是要死吗?于是到了年底,二人赶紧下诏,宣布来年废掉通乾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