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白乐天咏春魏王堤 冯德遐应婚吐蕃赞(第2/2页)

【吐蕃神童】

曾经很惊讶于大片的留言,将“礼之用,和为贵”当成糟粕,骂得儒家狗血淋头,就跟在燕赤霞面前现了小倩的原形似的。

这是谁的名言?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想很多人都会答错,因为他们没读过原文就敢妄下断言。

所以我很佩服某些同学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把无知当个性,拿出本就错误的分析,做出自认为无比理性的判断。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他的作者是七十二贤人中的有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办事情,能和气的就和气,这是难能可贵的。

可人家后头还有话,被聪明人生生砍了下来。全文如下: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节的作用,以和气为贵。古代君主治国的办法,可贵的就在于此。但是,如果不管事情是大是小,都按照和气的办法去做,很多时候就会行不通。如果你非这样做,就是为了和气而和气,根本不是礼节所要起到的作用,所以,凡事都讲究和气是不可行的。嗯,没错,就是这样!”

好的,我知道你震惊了,也不知道洒家忽然冒出这么一段说辞是什么意思。

请先淡定五分钟,咱再接着往下看。

……

这段时期,总体来说,情况大好,问题不少。当然,问题不光出在唐朝身上,吐蕃也不例外。

吐蕃国土在吐谷浑南面,广袤千里,最近更是越来越强大了。吐蕃是西藏的祖先,一直以来,赞普都在雅砻(今西藏琼结)定都,吐蕃王(藏王)也都住在这里。

贞观三年(629)的时候,吐蕃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大臣与外戚举兵叛变。一时间,吐蕃国尽为乱贼所据,征伐不断。

造化弄人,此时的吐蕃本就乱得像刚被挖开的蚂蚁窝,西部的羊同部落就找上门来,宣布他们要趁火打劫,大举侵略。眼看着吐蕃无人搭救,一位神人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吐蕃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将羊同整得同羊般懦懦不敢言。人救不如自救,这话从一个孩子嘴里说出来。

这是位神童。

发生动乱那年,他刚刚十三岁,趁乱打劫的不在少数,眼看着老爸被人毒死,国内乱成一团,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拯救危亡的重担。

年少但不轻狂,开朗不失冷静的他,竟然依靠吐蕃的新兴势力,迅速征集出万余人的军队,组成了铁一般的精锐,血战三年,平定内乱,稳定了朝局,定都拉萨,恢复了王国的统一。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后来,我们把这个神童叫做“松赞干布”。

吐蕃国内有一套不一样的称呼,他们称大王为“赞普”,称大臣为“尚”,称王族为“论”,喊人的时候从来不喊姓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吐蕃土宇广大,盛兵十万,却未尝与大唐结盟。在唐史中,松赞干布有多个称呼,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弃宗弄赞”。方便起见,我们姑且一律将其称之为松赞干布。

吐蕃国日益强盛,四周那些杂七杂八的部落大有畏惧之心。

松赞干布的勇略很快就被李世民得知了,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五岁。

李世民派了一个名叫冯德遐的使者去了吐蕃,冯德遐闻命,带着一帮慰问团就去了。也不知松赞干布用的什么礼节招待的,给没给青稞酒、酥油茶,上没上哈达。反正在使者们看来,松赞干布还是很友好的,他对被万国称做“天可汗”的李世民很是仰慕。

大家说了一通,吃好喝好,这才开始谈正事。

冯德遐详细地介绍了李世民的民族政策,然后把其他部落和王国向唐朝称臣的事情毫不夸张地渲染了一番。

说到高兴处,老冯很是动情,他随答随问,友好磋商,把唐朝和突厥、吐谷浑通婚的事情也捅给了赞普。

松赞干布听罢,十分惊喜地问:“穷大拿他喜阿婆来?”于是馈金送银,奉表求婚,接着就派使者,跟随老冯一起回到了长安。求婚的使者等待李世民的批复,李世民非常勤劳,很快就给了一个言简意赅,干净利落,而又令人不满的答复:

不行。

【BBS签名】

冯德遐:大王就要求婚了,有感言不?

松赞干布:我的宣言是,宁可错爱一千,不可放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