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王玄策出使天竺国 李世民访仙孙思邈(第2/2页)

这就是传说中的“唐朝与印度之战”。

王玄策带着俘虏回长安,中间还没忘记去看文成公主。

在这些俘虏中,有一个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正是因为这个人,才使得王玄策的这次回京变得扑朔迷离。很多人说,几年之后,李世民的去世,就和这家伙有莫大的关联。

天竺人那罗迩娑婆寐,术士(自称的),头一回见到王玄策,就想凭借自己闯荡江湖十几年的本事蒙他一把。他说自己已经二百岁了,懂长生不老之术。

本来,王玄策不信那些鬼东西,刚想一脚踹上去,说句“那罗迩你婆婆个妹儿啊”一类的话来着。可他想起一件事,就把这骗子好好带到了长安,还献给了一直在求长生不老药的李世民。

【制度的延续】

隋朝是制度创立的黄金季,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黄金季。

虽然杨广同志利在千秋,但是他把隋朝人折磨死了几百万,不仅没有被人歌颂,反而成了暴君的典型。和其他丰功伟绩不一样的是,大运河到今天还有它的用途,而杨广的老爸杨坚则更有智慧。他在世界上首次采取了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到了杨广同学这里,加以改进,设立进士科,就成了后来的科举制度。

从大业一年,也就是公元605年创立,到清朝末年的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为中国选贤提供了公正、公平的可能性,的确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此外,杨坚同志还创造了十分有名的三省六部制,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才结束。

六部的最高长官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举例来说,现下唐朝六部尚书就分别是: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户部尚书,唐俭;

礼部尚书,李道宗;

刑部尚书,刘德威;

工部尚书,杜楚客;

兵部尚书,李勣。

可见,六部尚书是何等的荣耀,许多地方都以古代出过哪个尚书为荣。但是,这六个部门,如果不加以约束,势必会造成腐败。于是,主管监察监督工作的御史台应运而生。御史官位低,权力大,与皇帝关系紧密。尚书官位虽高,可御史一旦发飙上告,他就得乖乖跑到堂前听候发落。

如此,中央算是比较稳定了。

此外,皇帝亲自指挥的,还有十二卫大将军,负责领兵打仗。在李世民的治理下,那些纷繁无序的事务竟然进行得有条不紊,国家已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能做到这些,足够别人艳羡了。但李世民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他是个很理想化的人,他想一直活下去。能长长久久地享受这一切带来的荣耀,不是更好吗?

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延年益寿】

还记得一毛钱一袋的唐僧肉吧?

如果李世民得知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玄奘可就惨了。好在《西游记》是明朝人写的,而且是神话,所以在那年头,唐僧的肉没人想吃。刚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很喜欢养生。

他的御医,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开皇元年(581)生人,也有可能是西魏大统七年(541)生人。另外,还有说他是515年出生的,说法不一,莫衷一是。后人比较倾向于581年的说法,因为李世民召见他的过程被记载了下来。即便是开皇元年生,到了这年头,也该有五十岁了。

可他看起来顶多三十岁,一身道家的打扮。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是比他大,还是比他小,揣摩了半天。他认为药王不可能骗人,早在隋朝的时候,孙思邈就已经是名人了。李世民不大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见孙思邈穿了一袭道袍,容光焕发地站在那里,步履矫健,如少年一般,心里头一惊,等确认是药王后,这才放心地去发感慨:

“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尊敬啊!

“像彭祖(甲子算八百八十岁,实际上一百四十岁)、广成子(道家创始人,黄帝时期人,传说一千二百岁升仙,实际上也是一百多岁)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间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此后,孙思邈时常陪在李世民左右。

这段时间,孙思邈写的医书里头,时常夹带对时政的看法,研究中医学的同学可以明显发觉这一特点。但是,仙风道骨、无拘无束的孙思邈,不想拘泥于殿宇之内,很快,他就辞掉了御医的工作,入山采药去了。李世民听他交代说,延年益寿,除了调理好自己身子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选择。

李世民选了看起来最方便,但也是最差劲的方法——吃药。

【新浪微博】

王玄策:我差点没死在天竺。

松赞干布:汉语很神奇,文成说“王玄策大败天竺国,是我们赢了;王玄策大胜天竺国,还是我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