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安的年代(第3/7页)

现在,刘恒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稳定的时代。杀机四伏,血灾四现。在这场热身戏当中,有些诸侯将相却是永远地退守寂寞了。自刘恒登台以后,依次薨掉的,元年有楚王刘交、齐王刘襄;二年有右丞相陈平、燕王刘泽;三年有城阳景王刘章;文帝四年,冬,十二月,灌婴甍。

剩下的人当中,官职最大的就数周勃了。都走得差不多了,孤独真不是什么好滋味啊。特别是灌婴,这个曾经是周勃多年并肩奋战的同道之人,如今他的离去,犹如树底下少了根筋,倍觉心慌。

周勃心慌不是没理由的。就在去年的冬天,刘恒免去周勃丞相之职,送他回封地去了。刘恒打发周勃的理由是:我已经下命令让列侯们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可是有些人还没有去,丞相您是我器重的人,还是替我带个头树立个好榜样吧!

什么树立好榜样!傻瓜都能看出,刘恒这是强迫周勃提前退休啊。

有必要交待一下,把列侯踢回封地,这是名满天下的政论高手贾谊提出的建议。只要是脑袋健全的人都知道,贾谊此举不过是想架空列侯权力,巩固刘恒的根基。损人利己的事情,刘恒当然不能放过。问题是,此建议一出,根本无人响应。于是,刘恒只好拿第一功臣周勃开刀,让他带头自动离开长安。

真是一年河东,一年河西。人生如棋,就像过河的卒子,当你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每个人都对你充满着期待和景仰。想当初,诛杀吕氏,周勃居功其首,金銮殿上,感激涕零之情,总溢于言表;可如今,江山搞定,屁股坐稳,只能一脚踹开!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狡兔死,走狗烹的翻版?

周勃真的害怕了。

当初刘邦诛杀韩信、彭越及英布的几幕依然历历在目。有前车之鉴,他就不能保证刘恒没有对他痛下杀心。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对君主居功自傲的人,都是一个大忌。军事思想丰富兼四肢发达的周勃,亏就亏在不好好读书。如果他有陈平或者是陆贾一半的求学之力,那么他就有可能读到《老子》的一段经典政治劝教: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哉。

可惜啊可惜,周勃活了大半辈子,缺的就是陈平和陆贾那般入得其中,超脱其外的魄力!据《史记》描述,当周勃扶刘恒当上皇帝后,周勃每次罢朝后,总是意气飞扬地离开,连刘恒对他都不得不毕恭毕敬,目送离殿。

其实从那一刻起,周勃就为自己挖了一个跌倒的大坑!

周勃有所不知,当他在面前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之态时,有人已经将这一切理解为不祥之兆!发现此兆的人有两个人,一个留名,一个无名。留名的郎中袁盎,无名之辈则是周勃属下一门客。

袁盎,楚人也。他父亲早年曾与强盗为伍,可谓是匪徒后代。刘邦还曾经流氓过呢,强盗算什么东西。所以说,袁盎父亲这个人格劣点,并没有给他留下后遗症,更不妨碍他的仕途。他的工作经历基本如下:先是在吕禄门下当舍人;后吕禄倒台,又托哥哥袁哙的福跳槽到刘恒门下当郎中。郎中,就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经常跟随出入的那种。

袁盎的崛起,至少有一部分是由周勃造就的。袁盎逮到周勃这个致命的政治毛病后,立即就对刘恒进了一言。当然,要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肯定是精心准备的滔滔之言。袁盎的策论当然很长,不过意思大约如下:诛杀吕氏时,周勃身为太尉,他不过是做他应该做的分内之事,皇上您凭什么对他那么谦虚礼让呢?

袁盎一语挑醒了积于心头的郁结。袁盎所说没错啊,做好太尉是你周勃分内之事,当好皇帝也是我刘恒理当之事,凭什么就我对你那么好,你还那样不知所让呢?于是,刘恒恍然大悟,立即找回皇帝应有的自信,从此换了一副铁面接见周勃。

然而,当周勃了解刘恒对他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竟然是因为袁盎一张嘴后,不禁大发雷霆。教周勃怎么不暴跳呢,袁盎之前就是吕禄的舍人,周勃完全可以把他拉到黑名单,一锅端了去。可偏偏是周勃和袁哙的关系很铁,不但放过袁盎一马,反而让他窜升到刘恒皇帝身边。

让你到刘皇帝那里,是让你多灭火,少煽风;好啊,现在倒反过来了,好话不说,坏语净出。这摆明就是过河拆桥嘛。

于是,周勃公开骂袁盎:好你个袁盎,帮了你不说,竟然还好意思在皇帝面前损我!

言语之中,可见周勃威胁之辞。但是,常人都能想到,如果袁盎会做人的话,应该跑来向周勃赔礼道歉。可是周勃左等右等,就是没看到袁盎登门谢罪,连个影儿都没有。

其实,袁盎对周勃采取三不政策,即不登门,不道歉,不招呼,完全是出自正当理由。不要说袁盎,就是周勃的门客也认为骄君真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天,有个见识卓越的门客也对周勃敲起了一个警钟:你做你应该做的事,已经够了;你得到应该拥有的,已经多了;如果你再不懂退让,那就麻烦了!

这就叫反求诸己。周勃这才明白过来,袁盎的话没有错,只是错了方式,没有把这番话说给他听。周勃只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右丞相让给陈平。后来,陈平薨,他才接右丞相的班。可是好景不长,才复职右丞相一年,刘恒就说出了以上那句让周勃伤心的话,让他舍小家为公家退休当模范!

现在,周勃回到封侯之地已经一年多了。可是这一年来,发现周围之事甚是个悬:他封侯所在地的郡守和县尉经常光顾他家。

当地政府这种行动,说好听是去拜望周丞相;说不好听则是,监控周勃!这下子,周勃的心就高高悬了起来。

政治嗅觉告诉周勃,这将是一场冲动的惩罚!

是的,周勃感觉没错。刘恒就是想封杀周勃的锐气,让你知道,这个天下是刘氏的,想吃得香睡得甜,还是听皇帝的。用刘邦的话说,功狗永远是功狗,它只永远受功人驱使,这是不可更改的本质。

周勃的封国为绛县(今山西省侯马市东),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这是当初刘邦封给他的,再加上刘恒后来封的,他也算是个实在的万户侯了。我想,对于河东郡守等人爱到周府串门的这个毛病,换成是张良,或者是以一阵烟雾报之;换成陈平,或是一身病推辞;换成是陆贾,或许不但敞开大门,还会跟着你的马儿反串其门海吃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