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条约和肥羊(第2/3页)

虽然土尔扈特部落这些年的表现,渥巴锡汗这些年的忍辱负重,让圣彼得堡对于土尔扈特部落高层十分信任,但这些是不能阻挡圣彼得堡意志的实现的。

就这几年时间,圣彼得堡先后在阿斯特拉罕设立了卡尔梅克法庭札尔固和卡尔梅克管理处,卡尔梅克的名字是圣彼得堡对土尔扈特部落的称呼,这找到了渥巴锡汗和整个土尔扈特部落的坚决反对。然后圣彼得堡裁撤了那两个部门,但转眼就设立了卡尔梅克军需处,由一名俄国政府官员任主要负责人,还有三名土尔扈特贵族为办事员,主要是征收赋税和征兵。军需处再度遭到土尔扈特上下人强烈的反对,军需处被迫撤消。圣彼得堡就又成立了卡尔梅克办事处,这个机构,还是遭到土尔扈特部落的普遍不满。策伯克多尔济来中国前接到的部落里的最后一个消息就是,圣彼得堡再次变换花样,撤消了卡尔梅克办事处而成立了卡尔梅克公署。

一套套把戏玩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肯定想不到土尔扈特部落会是中国的内应,那么这出戏就精彩了。

策伯克多尔济想到了得意处,都忍不住要高歌一曲了。他看着波将金苦涩的脸,那内心深处就涌动着说不完的快乐。

什么叫做死敌?

那就是敌人不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那就是建立在敌人身上的不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在俄罗斯人的驱使下,土尔扈特部落为其征战,这些年来死了多少人啊。这是不共戴天的死仇!

策伯克多尔济都能想象得到,这个消息传到渥巴锡汗耳朵里的时候,汗帐的一干人是多么的喜悦。

虽然这个消息根本就没有扩散到中低层,不要说一般的平民,就是一般的中层贵族,他们都不知道当初那一战的实情。

要骗过敌人,就先要骗过自己。不然人多口杂,风险就太大了!

但这个时候最最苦涩的人绝对不是波将金。中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结盟早就在圣彼得堡的意料之中不是吗?现在只是觉得中奥两国达成的同盟条约太过于紧密了一些。最最苦涩的人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是上海的罗伯特,是南京的沃特森、勃朗特、戴克尔玛,以及佩里埃。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从欧洲发来的商船终于赶到了东方,他们给荷兰、英国、法国等等驻华代表,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佩里埃当然没有收到巴黎的‘对华宣战’指示,因为这个时候中国攻占马尼拉的消息顶多才传回欧洲不久,让佩里埃感到苦涩的原因是今年来到中国的法兰西商船只有少少的三艘,而且商船还带来了印度的最新消息。法国人在印度的非武装据点遭受到了英国人的攻击和封锁。英国人这样的举动虽然受到了印度王公的反对,比如迈索尔的海德尔·阿里汗。但是这种英国人手握主动权的形式真的让佩里埃黯然。

北美大陆的局势也没有显著地变化,大陆军得到法西的支持之后,士气虽然大大的高亢了一把,但伦敦也不是瞎子。当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关键性,也派出军队大力支持北美,也就是这一年英军占领了佐治亚州重要沿海城市萨凡纳,蹂躏佐治亚州大部地区,并建立亲英政权。萨凡纳失守时5000名大陆军被歼灭,这给北美战争涂抹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巴黎还传来了一些绝密消息,比如法西的本土舰队正准备组成联合大舰队,以进攻英国的本土。同时巴黎要求佩里埃利用自己与中国高层的良好关系,从中国搞到一批武器送往印度的迈索尔。迈索尔苏丹海德尔·阿里有着强烈反英倾向,并且得到了海德巴拉、马拉特、旁遮普等许多印度王国的支持,印度即将爆发一场所有的力量都参加和遍及所有地区的对英战争,这场战争在有些地方已经进行,有些地方即将进行!

可是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佩里埃还怎么去搞大批的军火支援迈索尔啊?

而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苦涩却是同一件事。

沃特森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大傻逼。当初他放弃了中国人的善意而选择了坚定的支持荷兰,可现在伦敦传来的意思是什么?议会竟然有倾向将荷兰人逼入到战争中去——不是站到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帮,而是站到伦敦的对立面。沃特森都要想崩溃了。

“哦,我可怜的丈夫。”美艳的伯爵夫人的安慰也不能让沃特森有半点的开怀。他现在已经能想到现在伦敦高层对于自己的嘲弄了。一切都可以公开的时候,他简直会变成整个欧洲的笑谈。

可这又怎么能真正的怪他呢?

自从荷兰人彻底放弃武力威胁之后,英荷之间已经持续了太长时间的同盟关系。大批的英国国债被荷兰人攥在手中。他们两边简直是天生一对!

——一个有钱,另一个有拳头。

可是眼下的这一场战争,是北美真正的太重要了?还是有自己不够资格的考虑?伦敦竟然想要把荷兰逼到自己的对立面。欧洲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千百个念头在沃特森的脑子里翻转,他头都要炸了。

勃朗特和罗伯特一样是懵逼,汇聚到南京使馆中的三个人对于这一事实瞠目结舌的同时,同时大了脑袋。

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如何将他们与中国的关系重新拉近?如何能够自然的把伦敦的这一意思转递给中国?

总不能直截了当的告诉中国人,你们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进攻巴达维亚了……

伦敦态度的180°大转变,实质上就是一个战略的坚持。

北美战争已经打成了持久战,法西的参战并没有迅速将战争的天平倾斜到大陆军这里,两边都已经看到了战争长久持续下去的可能。那么,英国人和法西两国就要为自己取得胜利而创造有利的条件了。

战争当中,在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当中,即使这个目标就是要占领某个具体的领地或阵位,直接进攻觊觎的这个地方,从军事观点来看,可能不一定就是得到它的最好方法。所以啊,军事活动所指向的目标可能不一定就是交战国政府希望达到的目的,特别是在一场堪称全面战争的战争中。

这是任何一个站在战略高度看问题的人都能意识得到的事情。

于是,为了赢得最终目的而去进攻的这样的目标就有了自己的名字——攻击目标。

在对任何战争进行评论性研究时,首先必须向人讲清楚每个交战国觊觎的目标;然后,必须考虑所选择的军事攻击目标,如果攻击成功的话,是否最有可能达到交战国政府的目的。

——就比如小鬼子临近灭亡的时候所进行的豫湘桂战役。那一战是直接打在了中国身上,可那一战的最终目的却是打通南下的大陆交通线,企图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并且打掉可以对日本本土发动空袭的盟军在中国的诸多空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