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和事佬(第2/2页)

“行之,刚才来的是王崇古吧?”

“嗯。”

“他是帮谁的?”徐渭追问道。

唐毅摇摇头,“不知道。”

徐渭胖脸顿时耷拉下来,喃喃说道:“是我多嘴了,问了不该问的。”

“文长兄,你误会了,我是说我不知道王崇古帮谁。”

徐渭顿时来了精神,嬉笑道:“我还以为你不想说呢,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说说,咱们一起分析。”

唐毅点头,他的确需要理顺一下,王崇古这家伙和普通的地方官不同,他背后站着庞大的晋商集团,这些老西儿绝对是整个大明朝最深藏不露的一群人。

唐毅对晋商最初的认识就停留在乔家大院,后来又知道所谓八大皇商怎么出卖粮食铁器给满清,怎么无耻卖国,最终把大明奉送给蛮夷。

到了这一世,唐毅才从魏良辅那里听到了晋商的很多事情。

山西近几百年来,气候恶劣,风沙不断,人多地少,无以为继。又地处边疆,时常遭到入侵,百姓活得很艰难。

正所谓穷则思变,山西人开始经商之路,从给九边运送粮食商品开始,勤劳的晋商有扁担,手推车完成了最初的积累。

一百多年下来,他们垄断了九边贸易,同时把手伸到了最肥美的一块肉——食盐!

晋商和天然盟友徽商联手把持食盐,每年两淮盐业至少有上千万的暴利,除了打点上下,能落到晋商口袋的,至少有一半,说他们富可敌国一点不为过!

盐铁从汉武帝开始,就是专营行业,他们不需要技术创新,也不需要提高效率,花样翻新。只要打点好上下的关系,就能屹立不摇。

晋商把赚到的银子大把大把投到了教育上,两京一十三省,到处都是他们的学堂,无数寒门士子看着他们的帮助,鱼跃龙门,成为朝廷新贵。

投桃报李,这些官员自然要回馈晋商,渐渐的,庞大的利益团体形成了,从仁宣之后,大明历代皇帝都想对盐政下手,但是无论怎么改,盐税都在不停衰减,从国初的一千多万了,到了如今,只剩下不到三百万两。要知道人吃盐的数量几乎不变,而国初到嘉靖朝,大明人口饱受估计也涨了三倍。晋商之强悍,可见一斑!

王崇古就是这个庞然大物的代言人,他的态度唐毅绝不敢轻视。万一晋商要想插手票券,插手东南,那可就乐子大了。

徐渭低头着想了想,突然笑道:“行之,我看你是想多了,王崇古就是要当个和事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