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较量(第2/2页)

经过唐毅的不懈推动,阳明学会越发关心实际问题,在不久之前,以申时行为首,一共八位翰林,用了十个月时间,走访了东南五省,后来发表了一份农村调查,揭示出来的东西,触目惊心。

农民之穷,之苦,之落后,超出了所有人想象。

从此之后,阳明学会就把改善民生,列为主要纲领之一,阳明学会的文人充斥东南的报界,加上儒家历来有以民为本的主张。

故此降低田租,在舆论上,赢得了几乎压倒性的支持。

可别以为这样就能推得下去,遇到的阻力,甚至超出了唐毅的估计,不只是像徐家一般的大族坚决反对,甚至一些中小地主,他们也不干,而且这帮人反对的力道,还更强大。

他们之中,多数人和徐家那种,靠着巧取豪夺,完全不同。他们的确是靠着几代人的努力,一滴汗水摔八瓣,一亩一亩买进,好容易攒下了家底儿。

每到农忙的时候,全家出动,和佃户一样,从早忙到晚,一刻不歇着。

他们都说,自己是勤劳致富,佃户们不老老实实干活,祖上无德,败光了家业,有田租,就不错了,还指望着降田租,门都没有,他们不干,无论如何,死也不答应。

唐毅没想到中小地主会如此反弹,仔细一琢磨,豁然开朗。

大户或多或少,都经营工商作坊,降低田租,促进工商业发展,对于大户来说,无非是左手换右手,还有海外利益,只要会算账,总的来说,还是赚钱的。

这也是唐毅敢推行降租的原因所在,可是那些中小地主呢,他们只能指望着那点田产,谁敢降田租,他们是真的会拼命的。

“大人,要不抓大放小吧?”金丹建议道。

“不。”唐毅摇头,“那些中小地主,他们的处境和想法我都了解,其中也不乏老实肯干的好人,可是他们代表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是必须淘汰的!对他们妥协,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我的威信禁不起消耗!再有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东南不宁,根基不稳啊!”

唐毅闭着眼睛,过了一会儿,突然瞪圆了双目。

“传我的命令,可以动手了!”

金丹和蒋洲都是一愣,随机用力点头,很快,从交通行,还有长江航运的总部,发出无数道指令,海面,江面,一下子出现了数以千计的粮船,其中最大的宝船,一艘就满载着八万石稻米,从琉球劈波斩浪,驶入了大明的海港,一场前所未有的倾销行动,在东南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