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银元和宝钞(第2/2页)

唐毅满脸黑线,满肚子的兴趣都没了,气呼呼从袖子里拿出一枚银币,扔给了沈明臣。

“懒得和你说,自己看。”

沈明臣愣了一下,拿起银币掂量一下,沉甸甸的,足有一两上下,做工精致,图文漂亮,拿着就让人爱不释手。

沈明臣认识这玩意,不就是西洋人带来的银币吗,这些年贸易频繁,传过来的银币不在少数。

“大人,这玩意和什么狗屁神王,有啥关系啊?”

唐毅闷声道:“看看上面,是不是有两个柱子?”

“没错。”

“这两个柱子代表直布罗陀海峡两端的高山,传说中就是那位大力士拉开的。”

“哦,原来如此。”沈明臣恍然大悟,突然他眉头皱起,“大人,我听着这个故事怎么那么熟悉啊?对了,愚公移山,不也是派下两位大力士,把太行和王屋移开吗?我说大人,没准啊,这帮西夷就是抄袭咱们老祖宗的东西,真该好好查查。”沈明臣煞有介事提醒道。

唐毅愣了一下,还真没准!

反正传说中古希腊的文物没有一件是真的,现存的都是文艺复兴的仿品,鬼知道真假,正好又是他们接触东方文明之后,历史造假,没准真的存在……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银元!

唐毅甩甩头,把混乱的思绪重新理了理。

“句章兄,你觉得银元如何?”

“好啊,方便,轻松,容易,便捷。”

唐毅总结道:“你没发现四个词是一个意思!”

沈明臣干笑着点头,没有分辨,反而陷入了沉思。

大明通用银两,可是各地的银两成色差别很大,就拿东南来说,南京的元宝含银量是九成多一点,松江府上海县就是七成五,至于苏州,则是八成多一点,浙江的情况同样混乱。

当初唐毅执掌市舶司的时候,就想推动统一银两成色,刚一提出来,就立刻被打枪。

因为大多数的钱庄票号,包括交通行在内,都靠着银子成色的差别,通过交易套利。另外各级衙门,也利用这个缺陷,大肆征收火耗银,要不然大明朝的俸禄那么低,大家伙靠什么活着啊!

一下子动了那么多人的饭碗,当时的唐毅可没有胆子,故此就压了下来。

此时旧事重提,显然是有深刻的盘算。

“句章兄,我打算把发行银元和宝钞的权力,交给晋商,以此换取杨博在京察问题上,高抬贵手,你意下如何?”

沈明臣瞪大了眼睛,惊骇道:“杨博肯定会答应的,只是这么干,太便宜晋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