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幻术故事(二)

开始时,这个唐朝之夜明月高悬,照耀大地,后来渐渐暗下来……

唐大和中,有周生者,庐于洞庭山,时以道术济吴楚,人多敬之。后将抵洛谷之间,途次广陵,舍佛寺中。会有三四客皆来。时方中秋,其夕霁月澄莹,且吟且望,有说开元时明皇帝游月宫事,因相与叹曰:“吾辈尘人,固不得至其所矣。奈何?”周生知曰:“某尝学于师,亦得焉,且能挈月致之怀袂,子信乎?”或患其妄,或喜其奇。生曰:“吾不为明,则妄矣。”因命虚一室,翳四垣,不使有纤隙;又命以箸数百,呼其僮绳而架之,且告客曰:“我将梯此取月去,闻呼可来观。”乃闭户久之。数客步庭中,且伺焉,忽觉天地曛晦,仰而视之,即又无纤云。俄闻生呼曰:“某至矣。”因开其室,生曰:“月在某衣中耳,请客观焉。”因以举之,其衣中出月寸许,忽一室尽明,寒逼肌骨。生曰:“子不信我,今信乎?”客再拜谢之,愿收其光。因又闭户,其外尚昏晦,食顷方如初。 (《宣室志》)

唐文宗大和年间,有精于道术的周生居于洞庭山。洞庭山在太湖之畔。有一年中秋,周生带着一个书童,赴洛阳地区,过长江后,在扬州停留,夜宿于一家寺院。

当夜,另有三四个旅者也于寺中投宿。时值中秋,大家来自天南海北,难以入睡,于是集于庭院,闲谈起来。

中秋之夜,月光澄莹,大家遥望,在欣赏美景时,难免有思乡之情。闲谈中,生活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晚唐旅人,自然提到盛唐时代,于是感慨万千,为这进入暮年的庞大的帝国,也为曾创造了开元盛世的那位君主。

一位旅人背诵起白居易的《长恨歌》,当诵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时,众人黯然,无不感怀。

旅客A说:“那个时代真是令人追思。”

旅客B说:“明皇的一生,命运可说多舛。”

旅客C说:“明皇有风姿凛然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旅客A说:“明皇喜慕仙道,也算有超然脱尘的第三面。”

旅客B说:“听说明皇曾游月宫,不知真假。”

旅客C说:“我等皆凡人,自然到不了那遥远的神仙之所,又能怎么办呢?”

这时候,周生插了一句话:“我曾拜师学仙,得些道术,可将明月取来,置于怀袖中,你们信吗?”

旅客们的反应无非是:此妄言疯话。当然,也有人感到好奇。

“要是不做成此事,便成谎!”周生说罢,请众人回到室内,用棉布将该室包括窗户在内的四面都围严实,不留一点缝隙。随后,他又叫人准备了几百双筷子,并叫自己的书童将它们用绳子联结起来,做成梯子状。

周生告诉诸旅客:“你们看,我要爬上此梯,去摘月。你们听到我喊后,可以进来观看。现在,你们需要到室外等待。”说完,他将门关严。

诸旅客在庭院中踱着,等待着令人无法相信的奇迹发生。过了一会儿,庭院中的人忽然感到天色暗了下来,抬头仰望,并无云彩遮挡。正在它们寻找月亮的时候,听到室内的周生大喊:“我从天上回来了!”

随后,门打开,周生说:“月亮在我的衣服里,你们可以看一下。”说着,他把衣服掀起一点,怀中真的露出月亮的一角,而此时室内通明,如有月光照耀,同时寒气透骨。

在《唐朝的黑夜I》里,写到了唐穆宗长庆年间有杨隐之访唐居士,后者令其女剪月于户内。顺便说一下,那个故事还没交代完。杨隐之告辞时,唐居士还在庭院里亲自施展了一下幻术:他以拐杖击地,掀起灰尘,一时天地间尽暗。慢慢地,尘埃落定,这时候再看他的庭院里,悬崖陡峭,山谷重叠,竟是一座大山,而眼前乱石穿空,令杨隐之汗透衣裳,毛发倒竖。唐居士笑言,不要害怕,此为娱目之术。说罢,扫其庭院,又有尘起,落定之后,庭院景象如旧。

唐家父女的幻术已令人惊叹,而本故事更是诡异:竟把月亮摘下来了。更使我们好奇的是,周生是搭着筷子做的梯子上天的。几百双筷子如何够那长度?那只有一种可能,随着周生每走一步,那梯子自己会生出一节。于是,我们可以去想象那情景了……作为幻术的一种,它太过神奇了。

类似的登空技法,在唐玄宗时还发生过一起。在浙江嘉兴,有一幻术师因事被捕入狱。在一个盛大的节日里,官府让他暂时自由一下,参加一个节目表演大会。幻术师暗自高兴。在节目现场,他叫人准备了一条长绳,随后开始表演:他将绳子抛入空中,自己顺着绳子开始往上爬,观众看得惊诧。只见他爬着爬着,就渐渐消失了身影。很显然,他利用幻术,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