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武皇帝与后主(第5/5页)

北齐皇族子弟的命运如同高孝衍的一声哀叹:“除神武皇帝以外,我的父辈和兄弟无一人活到四十岁,这就是命啊。”

高孝衍算有志气的人,伐齐胜利后周武帝宇文邕宴请北齐国君臣。世界由胜利者主宰,失败者注定遭受屈辱。宫廷张灯结彩,人们欢天喜地。宇文邕问北齐君臣,谁笛子吹得好?大家说高孝珩。宇文邕亲自弹起琵琶,让高孝珩吹笛。高孝珩拒绝道:“亡国之音,没什么好听的。”宇文邕笑了:“你听来是亡国之音,我听来乃兴国之意。吹!”侍从赶紧塞给高孝珩长笛。高孝珩举笛唇边,泪如雨下,呜咽不止。

晦气。宇文邕对后主高纬道:“听说你舞蹈跳得不错,何不跳一支舞助助兴。”

后主高纬闻声起舞。高纬的舞蹈跳得真不赖。一曲终了,宇文邕特别高兴,问高纬有什么要求。高纬只提了一个要求,乞求和冯小怜在一起。宇文邕大笑:“朕视天下如脱屣,一个老女人何所惜。”人沉溺于某种欲望的时候就会抛弃其它一切宝贵的东西,乃至事业与生命。

北齐臣子们羞愧难当,高延宗悲不自胜。宇文邕默默注视着北齐君臣。通过此番试探,后主高纬并无大志,可高家儿郎眼里流露出的痛苦让宇文邕心惊。这帮北齐皇族该杀掉了,不能重复前秦天王苻坚的错误。

奇耻大辱啊。高延宗回到住处想自杀,被身边的女人死死劝住,您死了,我们怎么办?

八个月后高延宗彻底解脱。钢刀落下,北周人诬陷后主高纬与穆提婆谋反。朝堂之上众人纷纷辩解无有此事,高延宗捋起袖子,悲愤难当,泪水涌出眼眶。败了,有何话说!用不着你们动手,高延宗抓起几把胡椒硬生生塞进嘴里,活活窒息而死。

高纬与心爱的女人仅仅渡过八个月。八个月足够了,爱得轰轰烈烈,毁掉一个家国,又何须长相厮守。高纬死后,周武帝将冯小怜赐给代王宇文达,像冯小怜这种女人走到哪里也倍受男人欢迎。宇文达万般宠爱,为了冯小怜差点害死正妃李氏。冯小怜对高纬的爱并未因为身体的归属而泯灭。一日琵琶弦断,冯小怜做诗道:“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胶上弦。”人在,心已死。北周亡,隋文帝杨坚将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兄长李询。李询讨来冯小怜是替妹妹解恨的。李母让冯小怜穿布衣捣米,羞辱后逼令自杀。从婢女开始,以婢女结束,一代艳后为南北朝再添传奇。相比冯小怜的悲伤命运,高纬生母胡太后活得逍遥自在,情人一个接一个。不做太后不需要遮遮掩掩,想和谁玩和谁玩,想和谁上床和谁上床。心态好,命也长久,胡太后一直活到开皇年间。

高家子弟或杀头,或流放,流放者均死于异域边地,只有一个哑巴和疯子活下来。高孝衍不在此列,因为诏令发布之前,高孝衍死了,郁闷而死,气恼而亡。高孝衍痛恨嗣君和执政大臣的无能,后悔自己韬光养晦,未能挺身而出。其实,北齐亡国并不在于没有好皇帝,没有好臣子。高洋一代怪杰,高湛、高纬固然比不上北周诸君,但北齐国臣子无论文武均优于北周。文有杨愔、赵彦深、祖珽,武有段韶、斛律明月、兰陵王。然而一个不团结的国家,一个内斗的王国,没有任何理由长保不败。与其说北齐亡于北周,莫如说亡于自己,亡于鲜卑人与汉人的内斗。北周与北齐的生死较量在宇文泰和高欢时代就播下种子,民族融合的府兵团结了鲜卑与汉人,而高欢的民族政策只能使北齐各代君主疲于应付。在那个年代,谁解决了民族的纷争,谁能获取天下。

北齐亡国不冤。周师入邺城,北齐国子博士熊安生让人打扫卫生,对大家说:“扫干净一些,周朝皇帝要来了。”家人不信。话音未落,周武帝宇文邕到。北周使者第一时间赶到李德林家捎来宇文邕的口信:“朕平定齐国最大的收益在于得到你。”这句话虚伪,虚伪得令人难以置信,当事人却感动得受宠若惊。李德林的儿子即《北齐》作者唐代史学家李百药。

宇文邕对文士的态度注定得到倍受鲜卑人折磨的北齐汉化贵族的欢迎,这也是北周军在河北未遇到抵抗的原因。北齐出使突厥的使者纥奚永安说过一句话:“天下谓大齐无死节之臣。”没有人愿意为北齐尽忠,大多数北齐臣子投降了,少数人归隐山林,没有一个人愿意以身报国,足以说明北齐政治的失败,教育的失败。

公元578年,灭齐第二年五月,周武帝宇文邕亲率大军讨伐突厥,未到塞上病倒军中,六月返回长安一命呜呼。这位一生穿布袍、盖布被,后宫妃子不过十余人,靠一人之力诛杀权臣的一代雄主时年三十六岁。

宇文邕开启了一个大帝国,东西混一、南北一统、席卷八方、威震四域的大帝国。征伐的号角自宇文邕吹起,他也无愧于北周高祖的庙号。

已陷。”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