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鲜卑人的“上帝之鞭”(第4/4页)

魏军的快速反应使柔然数年不敢犯边。公元424年(刘宋元嘉元年),自塞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魏国皇帝拓跋嗣病死,年轻的拓跋焘继承皇位。

制胜可汗等到机会,率领群狼又要出动。大檀要给南方邻国的新君一个下马威。柔然几乎倾巢而出,六万骑兵越过大漠,黑压压地扑向大草原,直入云中,逼近盛乐宫。魏国北境的牧民陷入群狼的包围之中。

没有一个柔然人会料到,他们面对的年轻皇帝竟是一个比拓跋嗣更勇猛,更有血性,更具军事天才的英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年轻气盛的拓跋焘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拓跋焘原本看不起柔然人,恨其来去无踪,不敢交战,只搞游击战术,蔑称为蠕蠕,一种多足的小爬虫,讥讽柔然人仰仗腿多,只会逃跑,却又跑不快。而今这群小爬虫以为自己年幼好欺负,竟敢到金陵撒野。

面对柔然汗国的挑衅,拓跋焘亲率轻骑自魏都平城北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仅用三日两夜即赶到云中。

纥升盖可汗万没料到魏国皇帝亲自赶来,大惊之下却轻视眼前这支远来疲惫、人数不多的轻骑队伍,率领柔然骑兵将拓跋焘的骑兵队围住,包围五十多重。柔然骑兵紧逼魏骑的马首,一层层一队队如同铁墙。

北魏将士大为恐惧。万马丛中,少年拓跋焘面不改色,毫不慌张,镇定自若,骑在马上从容指挥魏军列队迎击。军心逐渐安定,魏军依靠密集的箭矢射杀群狼。柔然骑兵纷纷坠马,可汗的侄子大将郁久闾于陟斤亲自突阵,被乱箭射死。

狼群心理终于崩溃,因为他们不知道魏国还有多少军队会来。纥升盖可汗恐慌失措,率柔然大军逃走。

云中之战是柔然汗国自建国以来与北魏进行的第一次真正面对面的会战。纥升盖可汗在战术上输了一筹,从轻敌强攻反被魏军箭阵扼制,到束手无策率军遁逃。纥升盖可汗无备而来,轻易撤军,让北魏看到柔然军队不成形的战术体系和毫无斗志的战争精神。

魏国尚书令刘洁在战役结束之后对拓跋焘说:“依照往常的惯例,如果我们撤军,他们仍旧会来不停地骚扰北境,不如我们收完塞上粮食后,两道发兵,东西并进,主动讨伐柔然。”

柔然汗国军队表现出的软弱注定了被攻击的命运。三个月后,拓跋焘坐镇柞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任命安集将军长孙翰、安北将军尉眷分兵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越过沙漠同时进军。柔然不敢交锋,向北遁逃,诸军追击,大获马牛羊而还。

第二年十月,拓跋焘再次发兵,五道并进,大规模讨伐柔然汗国。长孙翰等将领从东道出黑漠(内蒙古兴和北),廷尉卿长孙道生等将领出白、黑二漠之间,拓跋焘自居中道,东平公娥清出栗园,奚斤等从西道出击,出尔寒山。诸军到达漠南之后,舍弃辎重,一律改作轻骑,每人带十五日干粮,渡过大漠,深入漠北。五路骑兵在荒凉的草原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柔然各部逃得无影无踪。

柔然汗国为轻率出击付出惨重代价,魏军两次深入漠北,沉重打击了柔然诸部。柔然损失无数的马牛羊和皮货,元气大伤,此后数年不敢犯边。

青年皇帝拓跋焘小试锋芒,让世人领略到他的军事天赋,拓跋嗣做不成的事,他轻而易举完成。

攻打地域广阔的游牧民族国家,孤军深入没有出路,数路进攻才是制胜之道。拓跋焘的战争表演相当完美,给周边的国家提了个醒,小心了,鲜卑帝国的马队随时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拓跋焘暂时解除了柔然对帝国北部威胁后,这位好战皇帝又重新审视起北魏帝国的版图。

除去漠北的柔然汗国,当时中国境内共有九处政权,中原的北魏帝国,江南的刘宋王朝,关中的匈奴夏国,甘肃地区的卢水胡匈奴北凉,甘南的乞伏鲜卑西秦国,青海的吐谷浑王国,以及辽东的北燕国和高句丽王朝。

在北魏帝国的周围,北面是柔然,南方是刘宋,东北有北燕,西方是匈奴夏国。在拓跋焘眼里,帝国若要生存下去必须进行战争,以武力捍卫生存的权利。南朝不在征服考虑范围之内,长江和淮河使多少北方雄豪为之折腰,汹涌的涛水和连江的战船令北方铁骑望而生畏。他宁愿扬鞭万里远渡大漠草原去追逐蠕蠕,也不情愿去和那些浪里来水里去的岛夷过招。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拓跋焘的马鞭指向关中,指向匈奴人的国都,那高耸入云端的天下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