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史之狱(第5/5页)

国史之狱,鲜卑贵族借机报复中原士族。清河崔氏一门,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北方豪门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被灭族。编修国史的一百二十八名大小官员僮吏被斩。鲜血笼罩北中国,文明冲突又一次引发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

漫天的风沙淹没了平城古道,白发皓首的崔浩手握囚车栏杆,头发蓬松,身板硬硬地挺着,已经从前些日子的惊惧中回过神来。他问心无愧,为了理想献身是每一个英雄的荣誉。

弥漫山泽的牛羊、堆积如山的财货,衣则重锦、食则粱肉的荣华富贵已如过眼云烟。几十个鲜卑士兵站在囚车上,向崔浩头上撒尿,嗷嗷呼叫着,尖锐叫声穿透风沙,路上行人听得清清楚楚。

人的灾难从何而来?来自人与人的矛盾,来自民族与民族的矛盾,来自国家与国家的矛盾。“八王之乱”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场的战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北方人民没有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拓跋焘一统北方,让人民再次看到和平曙光。鲜卑贵族缺乏文化,没有统治经验,农耕地区的人民要靠汉人管理。崔浩治理国家过于激进,急于将鲜卑人纳入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体系。中原的土地大多由汉人豪强控制,牧牛放羊的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利益又在何处呢?他忘记了老子的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激进变革只会让事情变糟,但若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壮志,人类进步又怎能日新月异。

崔浩事件是野蛮对文明的践踏,是野蛮人的一场胜利。北魏统治者最终会明白,单靠纯朴风气和勇敢精神,不能构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国家统治不会长久。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几十年后,崔浩期待的文化大一统的门阀社会在孝文帝手里得以实现,那时的鲜卑贵族们争相自诩属于李陵子孙。

人们提起英雄,总会津津乐道那些在千军万马、枪林弹雨里出生入死的将士。而顽强不屈的读书人也是撑起华夏民族精神脊梁的英雄。崔浩为儒家文化献身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他为创建文明动用的武器却是促进社会不公平的门阀制度,失败早已注定,孝文汉化最终也丧败在门阀制度之下。

两天后,拓跋焘北巡阴山,有人带来北部尚书李孝伯病重的消息,传言说他过世了。拓跋焘随口叹道:“李宣城可惜!”不一会儿,又改口说:“朕失言了,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可见,杀死崔浩让拓跋焘陷入了深深懊悔之中,他原本可以将这一事件处理得更加合理。血腥只会让人民学会血腥,恐怖只会让人民习惯恐怖。

家不和,外人欺。北方鲜卑贵族与士族豪强的内乱撩起南朝收复中原的万丈雄心,宋文帝刘义隆倾国之兵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元嘉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