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开始动手(第2/2页)

“等他发一个时辰的面。”

做面食等发酵是个没办法的事情,急不得。

张超便和老爹一起,坐在屋里生了盆火,几个人一起烤着火一起聊天。谈的还是建新窑洞的事情,得请哪些窖匠,请哪些村民来帮工,该买些什么料,还要得买菜之类的,事情很多。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就已经过去了。

这个时候天也完全黑了,村里开始寂静下来,多数村民都是日落而息。晚上舍不得点灯费油,要么烧堆火烤烤,要么就只能早早上床。

老爹点起了油灯,油灯用的豆油,虽是点灯用,却并不便宜。太平年月都得一百来文一斤,现在粮食贵,这豆油也跟着贵,一斤得好几百文,点一个晚上,起码得一两油,要数十文钱。

面已经发酵过了,现在要开始放入酵头二次发酵。

张超把化好的老面酵头与发过的面混合均匀。

可惜没有糖。

这年代蔗糖都还只是印度人才会些最初级的提炼技术,这样的蔗糖还昂贵无比,且极为稀少。大唐的百姓要吃甜,多数只能吃蜂蜜。

要么就是吃麦芽糖,大唐的麦芽糖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饧。而大唐的甜品饴,也就是加饧的饮料,甘之若饴,就是来自于此。

老爹家里既没蜂蜜也没麦芽糖,更没庶糖,张超也只得做罢。

放入了化好的老面酵头后,张超又加入了一点点的面碱,这也是他的黄馍馍与大唐蒸饼最大的不同了。

加入温水,把面团和成软硬适中之后,张超把面团放入一个大碗,再次盖上。这一次,得发酵四个时辰。

“好了,等明天天一亮,面就发好了。”

“这就好了?”老爹他们都觉得惊讶,也普通的蒸饼也没啥区别啊。

“家里有红豆和红枣不,有的话,我做点红豆泥饼馅,明天放蒸饼里。”

柯小八连忙道,“我家有,我家有,我去拿来。”

不等张超回话,他就已经跑出去了。

一会,柯小八就已经跑了回来,果然拿了红豆和红枣。张超便把红豆和红枣洗净蒸熟再做成红豆馅,完事,大家还都看着他。

“现在大家都去睡一觉,明天早上面发好了,就做红豆枣馅蒸饼。”

简单洗洗,张超睡去了。

天还没亮,张超就被叫醒了。

睁开眼睛一看,老爹还有其它四个全都衣服穿的好好的站在他床边呢。

“三郎,面发好了哩。”

张超看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睛的模样,估计昨晚他们都没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