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第2/2页)

“那个就是叔宝新收的义子张超张文远?”

一人笑着问。

“嗯,就是他,不简单的一个年轻人。”崔善福回道。

“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确实有些让人大开眼界,此子不凡。”这个五十多姓的男子点头笑道。

顿了顿,他又道,“你真打算将莺莺嫁给他?”

“张文远这人不错。”崔善福只是简单答道。

“你是莺莺的父亲,女儿婚姻之事,是你父亲做主,我这个做舅舅的也没有什么可多插手的。”

这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却正是崔善福亡妻的兄长,荥阳郑氏的郑善果。郑善果所在的郑氏,正是五姓七宗的荥阳郑氏,山东士族的领袖家族。

郑善果的父亲北周时为开封县公,在他九岁时战死,郑善果九岁袭爵,十二岁进封武德郡公,十四岁就官拜沂州刺史。

荥阳郑氏在北周和隋时是相当显贵的,特别是在隋初,郑善果的叔父是助杨坚篡位成功的郑译。凭着门第和叔父的关系,郑善果在隋时官运亨通,尤其是他后来还娶了崔氏女为妻,与崔家联姻。

隋末,随杨广巡江都,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后,被立为民部尚书,跟着宇文化及到了聊城,为窦建德所俘,差点被杀,后免于一死,投长安。

现在官居太子左庶子,封荥阳郡公。

郑善果此前还在李世民的秦王府做过官,不过他转到东宫做官,则是因为太子妃郑观音是他从侄女,郑观音的祖父北齐吴山郡公郑谌是他的叔父。

崔郑两家也是世代联姻,郑善果的母亲是崔善福的姑母,而崔善福的前妻又是郑善果的妹妹。

虽然崔善福前妻早亡,但两家关系依然还算亲近。只是崔莺莺毕竟是崔家人,郑善果也不好干涉太多。这次听说崔善福要把外甥女嫁给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寒门子弟,他一开始是非常不满的。

可是今天,在程府看到的张三郎,却另他有了不一样的感观。

“一个农家子弟,能在国公府厅堂之上,与一众勋贵公侯们侃侃而谈,不卑不亢,甚至完全占据着主动,此子确实不凡。上次你被他坑了一百两黄金,倒也不奇怪。”

崔善福一听说到那事,也不由的苦笑。那件事情确实让他心里窝火了好些天,不过现在福满楼的黄馍馍卖的很火,而且福满楼用从张超手里买来的面碱,乘势推出了不少新的发面面食,倒为福满楼赢得了许多新客人,其实倒也不亏。

“怪不得能让秦叔宝青眼相加,收为义子。”郑善果抚须点头,远远看着张超跟一群公侯们快乐的做着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