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分红(第2/2页)

府兵转向了募兵,战斗力也开始降低,大唐也由盛转衰。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田地兼并加剧,均田制名存实亡,朝廷新点府兵,可却没有田可授了。府兵的田也不再足授。

其二,就是有功无法赏。唐初之时,功绩几乎都能兑现。立了功就能升职加勋晋阶,得了勋能有勋田,升了职能有永业田、职田,普通府兵也能升官。

但到了中唐之时,这些几乎都无法兑现了。

府兵甚至常年在边地戍卫,多年不得轮换回家。拼命打仗,却往往很难升职,多是给些勋,却是空勋,没有勋田永业田。

还依然得自备装备,往往府兵轮到戍边或者受召出征,就得破产置装。

府兵越打越穷,那些地主子弟、自耕农们都不愿意去当府兵,转而读书去考科举,最终府兵制和均田制一样就崩溃消亡,只能代以募兵制。

募兵制的兵源素质,以及士兵的战斗力等,都远不如府兵了。

募兵制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兵油子,也出现许多吃空饷、空额等的情况。安史之乱前,唐军已经在与契丹、突厥、吐蕃等外族的交战中,败多胜少了。

有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才能让府兵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以及极好的战斗水平。

“等这次交易大会后,我要求在原黑冶利部的地盘上修筑军堡,加宽道路,把那三百里地纳入我洮州。”

“这……”

马周真的很服张超,原本他以为张超跟冶利使者说的黑冶利部的地盘从此属唐,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

“先修军堡,然后修路,一直往前修,军堡到哪,路修到哪,烽火台、墩堡也修到哪。士兵进驻之后,就招纳移民或者商人屯田,那三百里地,可是能开垦出万顷良田,能再容纳上万户的移民!”

“交易会后,向朝廷上缴一万贯钱,然后向卫尉寺订购一批军械。横刀、弓弩、盾牌还有明光甲和步槊、陌刀等,尤其是弓和弩要多买些,我希望我们的洮州府兵也能弓箭、横刀百分百装备。记得多订购一些伏远弩、绞床弩这些大弩!”

要想开拓那三百里的黑冶利地盘,张超知道不会那么顺利。

还有六个冶利部呢,哪怕吐谷浑不插手,这也得有番龙争虎斗。

不打无准备的仗,多准备些军械,多做点准备。

张超不怕打仗,甚至有些喜欢上打仗了,打仗,也是一种迅速扩张实力的办法。

其实张超很想自己在洮州建立军工厂,生产弓弩,制造铠甲等,可一来没有足够的工匠,二来军训械制造,向来被朝廷严格控制,地方上是不得染指的,地方上的军队,更不得私自制造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