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三百个床位不锈钢(第2/2页)

书早已经编好,全书一共分为九卷,一共三百多万字。绝对是本大部头,不过主要还是因为里面引用了大量的实例,有大量的分析计算等,这也是这本书的一个特色了,真实战例的讲解,不但讲解计谋,也讲解交战方的战法、战阵,还有双方的后勤准备,甚至是当时双方的后方朝野的政治情况等。

空谈是不行的,但拿真实的战例来讲解分析,并围绕当时双方的详细局势,方方面面的来讲一场战争,而不仅仅只是战场上的那点事情。

以往的兵家,他们的兵书基本上都不会脱离打仗、军队,讲的更多的还是谋略,少数会讲指挥,讲组织,极少人会把后勤这些讲的太多。至于朝堂上的格局,外交等对战争的影响,却讲的更少了。

而且他们讲战法,也很少会拿出这些实战例子,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种数据分析,公式计算等等。

但李超不同,他来自后世。

兵法也好,商业企划案也罢,都得拿出详尽的数字来说话。

数字是最公正,最不会说谎的。

一场战争,或者一场战役,如果能把各种数据都采集到了,那么就能把整个战役剖析的清清楚楚。

为什么能胜,为什么会败,也就一清二楚了。

这也是李超带兵的核心思想,准备、计算。打仗不能只靠某个将军的智谋,更不会完全期望靠他的指挥艺术。

一个再厉害的将军,如果没有扎实的后勤,没有训练有素的士兵,那都打不赢战斗。因为再好的决策,没有执行力,都是扯蛋。

决策、执行,缺一不可。

决策,就涉及到将领的指挥能力、军事谋略。在这方面,李超是推崇建立参谋制度,群策群力,而不只是依靠某个将领一人之力的。毕竟,一个人总无法面面俱到的。而一个参谋团,却是能够大大帮助提升这个指挥官的决策力。

执行,就涉及到军队需要有严明的军纪、有素的训练,而要做到有素的训练,严明的军纪,又涉及到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还得能够兑现赏赐等等。

大唐的府兵为什么能战?

首先是兵源素质好,府兵点选,那都是选的自耕农、地主家的儿子们,得是身强体壮的,甚至还得是家富且多丁的,这样没后顾之忧。

同时,朝廷对府兵们的待遇好,当府兵,能均田,免赋。且有机会获勋受赏,甚至是入仕当官,这才是最有力的激励,有激励才有士气。

有好的兵源,有好的激励,这才有好兵,有高士气。

配上经验丰富的将领们,大唐府兵自然也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唐军现在这么能战,最重要的不是那些将领有多厉害,而是唐军的素质够好,士气够高。带着这样的兵,将领又都是有经验的内行,自然战斗的胜率就极高。

“王内侍稍等,我让人把书搬来。”

一套书,整整三百多本,装了三口大箱。

“这就是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没错。”

王内侍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