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第2/2页)

以前李家就这么一块领地,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可现在有了更好的琉求,李超哪看的上燕北。

交待了管事继续修建三受降城,在那里垦荒种地牧羊养马,顺便跟周边的游牧部族收购下牲畜皮毛,给他们卖些中原的手工商品茶叶这些,李超就懒得多说了。

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吧。

李超在元宵节刚过后,就坐船下江南了。本来说好的要先搬家去汉京的,李超都来不及了。

他已经把重心调整到东南了。

从襄阳到扬州,倒是很方便,顺汉江东下,进了长江,再一路顺江而下就好。这一路,顺风顺水,连点颠簸都没有。

站在软帆的大帆船上,看着长江上那些白帆点点的风帆船,李超很满足。

几年时间,他的大帆船还是受到了商家们的喜爱的,在近海在内河,都很好用。大帆船的一大特点就是大,桅多帆多,速度快。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河段,大帆船比起传统的硬帆船优势大的多,载货能力大增,速度也快。

这几年,李记的船厂着实卖出了不少船,靠着这些订单培养出了一支不算小的造船工匠队伍,整个产业链条也算是建立起来了。

正因为有了这几年的积聚,李超现在才能放开了扩大规模。

“这软帆的三桅船真快。”

站在船上的,是崔瑾等一大群造船厂的新合伙人,各大家族派出了最老道的管事,还有各家的年轻子弟,让他们成为家族代表,跟着李超前往造船厂。

不过他们去造船厂,并不是为了去学习怎么造船,也不是为了去查账监管生产的。他们都很信任李超,而且那些事情有各家派出的管事去做就好,船厂有股东大会、有董事会、有监事会,还有管理层,他们这些股东其实不用怎么操心具体的事务。

他们派出子弟,其实是为了跟着李超去高句丽的。

赵国公可是跟他们承诺了,到时各家的船可以跟在李家的船队后面,大家组成一支舰队,好好的抢他娘的高句丽!

直到把属于他们的辽东夺回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