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第2/2页)

“父亲,我们并不需要马上发动兵变。我们还有时间!”

……

第二天一早,渊太祚上朝。

渊家并没有把渊盖苏文回来的消息透露出来,渊盖苏文也躲在家里没有出去露面。

高句丽王宫。

朝会上,莫离支渊太祚通报了一条消息,大唐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分封给了大唐的三百多个贵族。

而这些拿了辽东封地的贵族,正在劝皇帝发兵东征。

这个消息让高句丽的君臣们一阵愤怒,大唐皇帝居然把他们高句丽的疆土拿去封赏自己的臣子,太无耻了。

他们愤怒的骂着,却忘记,其实辽东虽然他们占了二百多年,但以前那是中原疆土。

“陛下,唐皇既然把辽东之地封赏给唐国贵族,那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他想要夺取辽东,此事我们不得不防。”

乙支文德淡定的道,“当年隋朝数次进犯,百万大军,可皆铩羽而归,唐人来犯,不足为惧。只要到时,不要再选派那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去就行。比如莫离支的爱子,光会纸上谈兵,出征时夸夸其谈,结果却葬送了我高句丽五万精锐,还丢了辽西。”

渊太祚怒瞪乙支文德。

“陛下,此时不是内斗之时,大唐虽是新建之国,可却一统中原,连败吐谷浑、突厥等强国,如今剑指辽东,我们不能大意。尤其是这唐人还拥有火器之利,更不得不防。老臣有一策,可缓解我高句丽燃眉之急。”

高建武心里有些慌,当年高句丽确实击退了隋军,但不完全是高句丽的力量,尤其是第二次之时,全亏杨玄感叛乱。到第三次时,更是靠向隋称臣投降才让隋军退兵,而那个时候,中原大乱,隋也无力正东征,要不然,高句丽早亡了。

可当年那大战,也是让他们元气大伤。如今唐国也如隋一样大举东征,那会非常危险。

“渊相有何妙计?”

渊太祚环顾了左右,然后朗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老臣提议,在辽河东岸,修建一条千里长城。调集人力特力,集中力量抢修一条长城,依托后方的大小诸山城,构建一条坚固的防御线。将唐人拒之于国门之外,绝不让他们攻入辽东,糜烂腹地。”

“修长城?”

高建武眼前一亮,连乙支文德都觉得渊老贼的提议,居然很有几分道理。

“陛下,依托辽河,我们北至扶余,南至安市,我们修建一条千里长城。前阻辽河,背倚诸山城,调集重兵防守于此防线,守住通往我高句丽腹地的各个山隘孔道,将敌拒于国外,保证我高句丽之安全。”

“那如果唐人从海上来怎么办?”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在一边道,“陛下,唐人虽可以浮海来攻,但能运送的兵力有限,顶多两三万人。且这只是一支孤军,既无后援,甚至都无粮草补给,一旦他们登陆,就是孤军作战。我们只要坚守平壤,他们就能无攻。只要保证唐军无法从西面攻来,那么这支海上来的孤支,将毫无作用,要么自己撤退,要么被我们歼灭。”

“将军之意,也是赞同修这道长城?”

高建武问。

乙支文德点头,“虽然修长城需要耗费极多人力物力,但却值得。如果我们真能沿辽河修起一道千里长城,那么我们就有很大的可能,把唐军完全拦在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