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第2/2页)

在这个方案里,不再是修城墙,而是修城堡。

填补现在防御线上的空缺漏洞,增修城堡,重点打造辽东、扶余、安市、卑沙等几个山城防御组群。

“臣赞同这个方案。”乙支文德对第二个方案更满意。

“在辽河东岸建长城,距山城太远,不利退守。更何况,战绩从无必在边界之理,而凭险固守才是上策。我们应当按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御群,重山城堡垒,而不是修更多的城墙。”

“我们应当南以安市城为主,北以新城为主,此皆险关难渡,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我们增修堡垒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这几条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辽东、扶余等大城坚守,则可保防线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辽东、扶余等九大山城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台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为卫城,然后与周边的烽堠、堡寨相连,再增修一些土墙等,组成一个个的纵深山城防御组群。

变单薄的防线,为更坚固的点状防御群。

九大山城防御组群,再依托后面那连绵的群山和河流,就构成整个千里防线。

“大王,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我们无须修长里长城,而只要围绕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垒烽堠土墙就好。臣以为,这个方案,只需要二十万劳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驻防二十万大军,则唐军就算挥师百万来攻,我高句丽亦无忧也。”

二十万人,五年可成,这比刚成三十万人,五年可成,节省了许多劳工。

渊太祚笑道,“乙支将军选第二套方案,老臣也愿意支持。不过我以为,修筑堡垒得加快,谁也不知道唐人什么时候就攻来了。我们可以征召三十万民夫,加快点进度,争取在三年内完工。至于驻军数量,我认为还应当加强一些,二十万不够,应当驻防三十万。”

“莫离支,我们哪来的三十万大军?”乙支文德道。

高句丽的军制,有点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选部分编入军中,平时闲时受训,然后战时征召。若有需要,也会全国动员,全民皆兵。

高句丽若是全面动员,三五十万兵还是可以凑起来的,但要是弄出三十万军队常驻边境,那高句丽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臣建议,九大城,平时常驻兵五千,由全国抽调轮流戍卫。另外,在辽东各地,各家各户的壮丁都要编为预备军中,平时接受训练。一旦遇战事,则征召入城防守。这样,既保证辽东防线兵力,也不至于朝廷难以支撑,并妨碍生产。”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莫离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问渊太祚。

“老臣没有意见!”渊太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