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过堂(第2/2页)

尤其是种棉的地,不需要好地。

再有一个原因,也是如今朝廷两税,开始全面征钱,不再征实物的好处就是,大家不需要非要种粮种麻种桑了,他们种了棉花能卖更多钱,然后直接向朝廷交钱就好了。这也是大大的方便和解放了百姓,甚至没有了丁役丁税,按田征税,于是不少人直接把女儿送到纺织厂里做工,拿更轻松的钱。

一个丫头在家里帮忙种田,也干不了多少活,但到了厂里,却能拿到固定的薪水,如果节省点,一年赚的钱甚至比过去一家人种地赚的还多,毕竟如今粮食又不太值钱。

“这是好事。”李超对十三娘她们道,“更多的人种棉花,那么棉纺这个市场就更大。这也是朝廷对这个行业的支持,有了棉花,就能制作棉鞋棉袄,对于北方抵御严寒更佳。甚至朝廷以后打下辽东,在那边驻军打仗,也好用的。”

这两年,李记每年都接到朝廷大量的订单,都是生产御寒的将士棉装。

不过棉布的出现,也一样影响到了不少人,那就是对传统的布匹冲击。传统的布,也就是麻布和葛布,以麻布为主。

如今棉布横空出世,对麻布市场影响极大。传统麻布生产,基本上都是家庭生产,种麻沤麻纺纱织布,许多百姓家庭,男耕女织,一家人的衣服,都是自己纺织裁缝的。而市场上的麻布,则是家庭剩余后拿到市场上出售。

现在李超弄出来的棉布,相比麻布更舒适精美,已经在抢占市场了。现在价格还相对高些,但以后肯定慢慢降低,以后更多的人种棉,百姓种麻织出来的麻布,可能市场上已经需要不了那么多,或者价格会压的更低。

这就是棉纺织规模产业化,和麻布家庭生产的竞争碰撞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李超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因此就舍弃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吧。

“那几个姑娘我已经都安置好了。”崔莺莺冷不丁来了句。

李超本以为她不会提起了呢,于是只好嘿嘿笑了几声。

“你说你自己出去玩就算了,居然还带着几个学生去,还敢带着太子去,简直是为师不尊。”

李超连忙拿出皇帝做挡箭牌,“其实是皇上让我带太子去的,我就顺便把来十一他们一起带去给太子做个伴。”

崔十三娘半信半疑。

“然后你就自己也挑了两个,还带回来了?”

“那两姑娘我没碰过的,要不给你做侍女服侍你吧。”

崔莺莺哼了一声,“人都已经带回来了,还说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那些姑娘们都还不错,也不算什么乱七八糟的人。既然都带回来了,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就收了吧。来十一郎他们那边我也问过了,他们愿意纳为妾,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那就这样给他们四个办了吧,回头摆几桌酒,家里人热闹一下。”李超笑着道:“至于我那两个,就不必了。”

崔莺莺伸手在李超腰上一掐,刚好只掐了层皮,疼的李超直吸气。“我说王爷,你就别得了好处还卖乖了。弄的好像我十三娘容不得人似的,别人还以为我把你赶回来的人赶走了呢。今晚就摆几桌酒席,让府里下人们都来拜见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