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2/2页)

这是先斩后奏了。

朝廷许不许,张超都已经决心要把江西湖南吞并了。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想在江南立足,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守江必守淮。东南的防御格局,就是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南北对抗,南方主要依托长江和淮河。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还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的双重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和长江的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都非常清楚,守江必守淮,更是南朝各代的共识。

在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处建康的上下游。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和历阳。这都向来是置重兵把守的。

而在淮河一线,同样有军事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和寿春,在淮东则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和淮河上游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入淮河。而淮泗水路,又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这个方向,若采取积极态势,还可以经营徐州以图黄淮,实力强盛时可前出淮北进取中原。

一般南朝如果丢淮河一线,则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当然,要想保守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得控制长江中上游的荆襄阳和巴蜀。尤其是荆襄,荆襄若有失,南方朝廷同样守不住。

因为荆襄处于长江中上游,天生的战略优势。

正因此,张超此前才会夺取江南道后,立即趁水灾全军出动,先夺淮南,然后又出兵攻江西。

哪怕襄阳拿不了,起码也得把荆州给夺下来。

这是大的战略要点,拿下淮南后,若再拿下江西湖南夺得荆州,则再不惧朝廷的反攻了。

江淮、荆襄,这是南方朝廷必须得夺取的两大立命之根基之地。

这就如同立都关中的朝廷,必须紧紧牢握巴蜀和山南这两大立命根基一样。